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为什么《我是歌手》比《中国好歌曲》争议大?
时间:2019-04-0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1月2日,湖南卫视第三季《我是歌手》开播,与前两季收获“很多赞”不同,这一季自开播以来,就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

先是《我是歌手3》侵权使用了造字工房5款字体,节目制作方需要支付15万元的使用费;其次是关于新加坡国宝级歌手陈洁仪被淘汰,引来观众爱飚高音的质疑,媒体人孟静写了一篇文章《为何不喜欢我是歌手》,广为传播;然后歌手何韵诗发表专栏,炮轰《我是歌手》的“反智”。

当质疑者谈论《我是歌手》给音乐产业带来的破坏性,拥护者说“太抬高它了,这是一档娱乐节目,不是音乐节目”。

你定义它是一档娱乐节目,它的基础产品却是“音乐”,各种“高大上”的设计是为了“回归音乐”,消费的大都是老歌和老歌手。

同样是音乐选秀、综艺节目,《中国好歌曲》面对的压力就低得多。

质疑一、《我是歌手》哗众取宠,影响乐坛“多元化”发展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显示,2015年1月2日《我是歌手》第三季首播成绩超越前两季,全国测量仪收视率1.7,收视份额10.17%, 同时段第一,份额超第一季首播67.5%。

但《奔跑吧兄弟》和《我是歌手》并不是同时段节目,仅对比收视率的话,当日几档热门综艺节目全国网收视率排名如下:第一名:奔跑吧兄弟;第二名:我是歌手,第三名:中国好歌曲(收视接近1.25)第四名:最强大脑(收视破1)。

由于《我是歌手》的影响力,质疑点主要集中在《我是歌手》是否用“小圈子评审”主宰乐坛大走向,影响到多元化音乐的生存,它凭什么主宰乐坛走向?何韵诗写道:“这群小圈子观众评审团变相主宰着两岸三地乐坛的大走向,让那本来已经狭窄得可怜的音乐空间变得更单一无味,歌手放弃自己擅长的风格去迎合,长此下去,一切只会倒退再倒退。

”其实,作为一档娱乐节目,把它推到如此高的地位,赋予它那么多责任很牵强。

《我是歌手》作为一档以“音乐”为基础的娱乐节目,定位就是以“音乐”博“收视”。

电视节目当然要围绕“收视率”转了,满足了看官们的需求,背后才有钱来,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它并不负有“引领”音乐艺术的责任。

它的责任很简单,就是办好内容,向观众有所交代。

质疑二、观众是节目组花多少钱雇来的?“这是真正的权威吗?它是专家吗?”这个问题的宝贵之处,在于评价权威可信度的时候有用。

《我是歌手》现场大众评审的恶搞表情图已经传遍朋友圈,标题戏称“发挥最稳定的果然还是观众们的演技”。

音乐历史学家罗伯特.萨宾曾在一本书里写道:“到了1830年,捧场制度达到全盛时期,各家机构白天收钱,晚上鼓掌……”当年歌剧界的捧场客行业渐渐分化出专业细分——譬如下令一声就哭的“专业观众”,用高音在观众里狂喊“再来一个”的“喝彩人”,和当代选秀节目、娱乐节目相似的地方就是,“假”得一目了然。

不过那时候的交易从不背着人进行。

西奥迪尼《影响力》一书提到,100年后,伦敦的观众还能从媒体上看到歌剧界刊登的“付费捧场的费率”,这份广告单提到寻常掌声至少10里拉报酬,要是狂热的叫好喝彩,则价格面议。

这种来自歌剧界的付费鼓掌制度倒也颇有历史渊源,愈演愈烈,在今天的中国也没什么大不了,职业观众的存在早已心照不宣。

总导演洪涛在微博上坚决否认道:“#我是歌手#观众沉醉音乐的动图在网上疯转。

我们珍惜音乐带来的魔力,任性实放了两季;某些媒体誓死不信,一直任性质疑。

我们有条剪辑铁规,所有镜头必须是真实同步的即时反应。

谢谢每个真情流露的观众,真诚可以怀疑,但不可以被讥讽、嘲笑!感谢每位歌手、艺术家,你们造就了中国电视前所未有的观众!”这种争论是一个死局,节目组即使存在“付费观众”,也坚决不可能承认。

即使事实上这些人都不是“付费”来的观众,是经过严格筛选而来的,也不可能通过在微博上说几句话众人就相信了,毕竟外界并不了解这些现场的专业观众是怎么筛选来的。

对现场500位大众评审专业性的质疑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希望“落人口舌”,有“操纵”之嫌疑,确实非常值得湖南卫视考虑明年改进设计。

“回归音乐”是工具,还是目的?音乐选秀节目已经走过了10年,选手们都在“讲故事”、“比惨”,但是《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的“回归音乐”确实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乐评人、歌手梁欢曾经评论道:“《我是歌手》当然让这个歌手一举成名,让那个歌手老树新花,让每个参与的歌手商演价格翻几番。

但这不是它的全部作用,它的摄像机数量、乐队阵容、音响系统、剪辑密度,这些东西,提高我们的胃口,让我们再难忍受那些差的节目——这是好节目最大的作用。

”总之,《我是歌手》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华语乐坛最“高大上”的综艺节目,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节目。

在打造《我是歌手》之初,“回归音乐”也是最让观众心动的地方。

最好的硬件、最好的歌手、最好的乐队、新鲜的赛制,导演洪涛自己也说过,希望有些不同色彩音乐进来,让大家受到更多音乐魅力的感染,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越多观众喜欢看这个节目越好”。

歌唱类选秀节目打出“回归音乐”这个牌确实没错,音乐人曾经的商业来源是“唱片”,这条路已经被堵死无路可走,只有“商演”能实实在在赚到钱。

但是歌手商演的前提是“有流量”,电视台生存也要“流量”。

按理来说,电视台做节目,音乐人做音乐,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双方也就算是“盟友”的关系,互相有利用价值,一起“共谋”造“流量”,大家有钱赚,岂不皆大欢喜?与《中国好歌曲》打“创作牌”、“原创牌”不同,除了赵牧阳、罗中旭少数早年成过名的音乐人,来《中国好歌曲》参赛的大都是需要出名的新人。

而参加《我是歌手3》节目的则是成熟歌手,消费的是老歌手,演绎的也多是老歌,早年成名但已经过气的歌手,即使在台上被一批“专业性”存疑的观众评头论足,只要能获得热点关注,这点委屈似乎也算不上什么,但同为圈内歌手,商业空间越来越窄,何韵诗出来发发牢骚喷一下也很正常。

《我是歌手》只是一档娱乐节目而已,“争议”即眼球,毫无疑问这一季的《我是歌手》已经赢了!不过,《我是歌手》依然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我是歌手5》、《我是歌手6》怎么才能顺利办下去?有音乐圈朋友评论说,以前是唱片业支撑音乐人才的持续性发展,电视台可以去“劫胡”,现在是音乐人没有了支撑,电视台“劫胡”也不具有持续性了。

我们认为,音乐产业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尽快在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商业模式。

多元化的音乐也需要市场空间生存,这是产业内的问题,当下市场不给力,行政力量可引导、支持多元化,央视作为国家台也负有责任。

电视台要的是”收视率“,“音乐”从来都只是工具,不是目的,老歌手有个全民关注的平台能用来”引流量“,为什么要端着呢?有必要寄那么多希望和责任在一个市场化的综艺节目上吗?《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皆如此。

何韵诗,如果《我是歌手》来请你登台,你会断然以及淡然拒绝吗?。

迎合大众是不是就是低趣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互联网的发达,让欧美和日韩两大流派迅速获得年轻人的心,华语乐坛无所作为,港台明星更是从早年的”云端“跌落,那种深深的失落感,也并不十分值得同情。

如果真的相信“内容为王“,就好好做内容,别浮躁,总有一小部分人愿意为好音乐买单,好好唱歌给你的粉丝听就可以。

并且,现在互联网的扁平化和透明化,不乏渠道去推荐你的好内容,电视台只是其中一个渠道,比如乐童在为独立音乐人服务、乐视在到处搞付费直播、库客的古典音乐在数字化时代也能够生存、音乐APP在为版权打架……未来也会有更多互联网新渠道不断冒出来,00后、11后成长起来,他们会为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音乐买单,也许欧美、日韩依旧流行,但更多的TFBOYS大行其道也很正常,20年后,TFBOYS的粉丝们也开始怀旧了。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