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天籁之战》干脆改名叫“神曲之战”好了
时间:2019-04-0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有人说,《天籁之战》干脆改名叫《神曲之战》好了。

从第一期莫文蔚把《大王叫我来巡山》翻唱得俗气全无,再到华晨宇《我的滑板鞋2016》刷爆两岸三地,这档节目的歌单就一直在玩“套路”——每一期,总有那么几首神曲。

最近的一期,华晨宇又不幸与一支无词歌《西游记序曲》相遇,小哥费玉清一如既往地把神曲《爱情买卖》唱出《一剪梅》的味道。

就连特别嘉宾杨宗纬,也和之前的张信哲一样,一来就给了一个下马威——翻唱彩虹室内合唱团的爆红琐事单曲《张世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哪里了》。

神曲当道,这个思路对不对呢?我们来对比一下同类节目,其实在选曲上它们早就拉大了差异。

《我想和你唱》的选曲选的是明星的“成名曲”,《梦想的声音》的选曲符合文艺小清新,而神曲的思路,让《天籁之战》在同类竞争中竖起差异化大旗。

退一步说,神曲为主导的《天籁之战》,似乎更受短视频时代的恩宠。

《大王叫我来巡山》和《我的滑板鞋》被明星改编演唱,听起来都是一件很有看点的表演。

神曲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在电视这个仍然自诩为第一大众传播工具中展现,自然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翻唱神曲”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怀旧”的情感载体。

怀旧本身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处在某种文化记忆的共同体之中,神曲也就是其中的一种。

也就是说,神曲让歌曲改编有了群众基础,对神曲的改遍过程就会变成节目一大看点。

而无数音乐节目试图通过镜头展现激发音乐创作的过程,却一直没能寻找一个具有可看性的方案。

《中国好歌曲》一度安排了创作环节作为对战的一部分。

在第一阶段盲选结束后,各位导师将把各自学员的唱作人“关”在小屋子里,让他们进行限时创作。

其实,创作的矛盾点并不多。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矛盾冲突是,刘雨潼“超时”不交稿,违反了游戏规则,这也多亏了限定时间、限定地点这样的强规则推进才能实现。

回到《天籁之战》,节目的创作部分篇幅也是很小的。

通过一个小短片,要么突出创作之艰难,要么突出好友间的互助帮助歌手找灵感。

但当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的。

比如,华晨宇在创作《西游记序曲》的短片中,展现了灵感全无的过程,可最终呈现的却是一首具有极高水准的填词填曲《齐天大圣》。

谁不曾爱上自由谁不曾独上高楼谁不曾为梦放手谁不曾孤单行走勇敢大闹天宫就怕你宁愿流泪望天却不昂首向前在短短24小时内要完成这个水准的填词、作曲、编曲,难度可想而知。

在后来的查询中发现,《齐天大圣》作词者并非华晨宇,而是署名“十禾”的词人。

关键叙事的断裂,会导致节目的前后缺乏逻辑性。

必须承认,由于音乐创作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要把这个过程可视化可谓艰难,在各大音乐节目中都不得不把这个环节给阉割掉。

总的来说,《天籁之战》变“神曲之战”,我是挺认同这样的定位变化。

因为它对几名优秀的唱作人而言是相辅相成的。

就像有人开始讨论,是华晨宇成就了《天籁之战》,还是《天籁之战》成就了华晨宇。

以华晨宇为代表的明星,在这个节目中释放的潜能,远大于在《快乐男声》选秀时期的尝试。

那时候还是一个执着迷幻摇滚的小少年,经过几年火星演唱会和几张专辑的洗礼,几首Rap曲风已然在大众媒体面前刷新了刻板印象。

在泛娱乐时代,无论星素对战节目怎么做,都很难摆脱星大于素的局面。

借“神曲”之力让明星时常保持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不失为平衡星素份额的一大策略。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