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音乐课堂教学案例——音乐课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音乐课堂教学案例——音乐课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一、主题内涵  《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和技能”更不可测量,现行的大部分课堂教学与评价都很难关注前两者,因此基本上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非常深远,知识和技能是外显的,比较容易量化,而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越难以测量。

  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

学生在任何一节课都会带着一个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情感倾向,我们必须把消极的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

  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略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样的弊端,重新审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赋予新的内涵。

  二、 案例描述  第二册第四课课文《幸福在哪里》是一首旋律优美简洁学生又比较喜欢的教材歌曲,特别是这首歌具有非常多的可挖掘内容,但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思想道德和理想的说教。

  一般地该教材的教法有以下种:  第一种授课法:教师先仔细地讲解什么是切分节奏、怎么掌握、然后引到该歌曲,以解决“切分节奏”为目的先学习该歌曲,等学生都会唱之后,介入歌词,问学生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学生就轻而易举地在歌词中找到答案:然后老师提出“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找到幸福呢?”学生大抵就有了“好好学习”、“听老师话”、“不怕苦累”等等之类的答案。

最后老师将自己准备的思想和理想教育理论向学生“演讲”。

  第二种授课法:教师先由“幸福”导入,先问学生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学生会有超出该歌词的答案,但教师随后就想尽办法将答案引到歌词的答案中去。

于是下一步就是齐声朗读歌词,问题的答案学生马上就心知肚明了。

然后学习歌曲(包括唱旋律、填歌词和切分节奏的讲解)。

最后教师来一段结语:我们应该怎么怎么样。

一堂课圆满结束。

  第三种授课法:基于①该歌曲旋律较为简单,②老师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到最积极状态是完成教学任务成功的一半。

老师先让学生分成几个组,围绕“你认为什么是幸福?”“你认为怎么样才算幸福?”展开讨论,然后每个组的组长想大家汇报本组讨论出来的答案。

教师并不随意武断地评价哪个答案非常好、哪个答案很消极无聊,而是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分辨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恰当的。

然后介入歌曲,先让学生自己大声唱乐谱(不管能唱多少),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学生相继提出难点后,先交由其他同学解决,可以单独、也可以先讨论。

最后教师将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其中一定会有“切分节奏”问题)。

解决疑点后学生就可以自己学会乐谱的演唱了,填入歌词更显简单。

然后结合歌词,围绕同学们起先的讨论再让同学发表意见。

最后结合“幸福”主题让学生们合作编演。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授课法非常显然地是老师在让学生无条件地跟着老师走,教师强行将自己的观点、意见灌给学生,学生显得非常被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老师无情地抑制了。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