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纳西古乐”与“石练十番”异同浅谈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题记:作为云南省丽江市的纳西古乐,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闻名于世,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传播到世界各地,多少人为她沉醉;多少人为她奉献一生;多少人为她辗转大江南北;多少人为她…… 而作为华东的纳西古乐——浙江省遂昌县的“石练十番”的研究却起步于21世纪的2000年,作为昆曲的一种,由于在传承的问题,学习的人很少,“石练十番”面临失传的危险。

如何更好的发扬广大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问题。

“纳西古乐”、“石练十番”的含义:(本文所指的“纳西古乐”狭义上指“丽江洞经音乐”) 一、“纳西古乐”事实上由两部分组成:一作为《安魂曲》的《白沙细乐》,今已濒于泯灭。

云南丽江县民族文工团根据196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云南歌舞团及丽江地县音乐工作者所发掘整理的总谱不时演奏,并作为保留节目。

其珍贵是因它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几部大型古典管弦乐之一。

《白沙细乐》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

其二是丽江洞经音乐,它是自明、清以来从中原逐渐引进,并根植于纳西族的文化阶层中。

它是道教“经腔”,即谈演《玉清无极总真文昌洞仙经》和《关帝觉世真经》的音乐(丽江有洞经会和皇经会)。

丽江洞经音乐的科仪活动场所常供有文昌铸象,似当由四川在宋元之际传入丽江。

①二“纳西古乐”在全国早已失传,因为它是一种道教经腔音乐(其他地方有零星存活)与儒家“雅集型细乐”的有机结合。

元代以来的“细乐”是相对于“大乐”(粗乐)而言的,又有“文乐”、“武乐”之说;是相对于用不用唢呐而言的。

“细乐”、“文乐”是儒家雅集型丝竹乐。

这种不用唢呐的“丽江洞经音乐”则是区别于我国各地道乐的艺术珍品。

② 二、“石练十番”是四百年前(大约是1593——1598年间)由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在遂昌县任知县时,把江苏省昆山的“昆曲”传到遂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遂昌十番”。

“遂昌十番”是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时得以传播的民间艺术;是汤显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妙高、大柘、石练、湖山等地,是以“笙、箫、梅管、云锣、提琴、扁鼓、双清、三弦”等传统乐器演奏《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等昆曲曲牌为主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

由于各地风俗各异,流行的调谱也异,编制不等,其叫法也不一样,有“文十番、武十番“之别(笔者认为也即是“粗十番、细十番”之别)。

石练镇附近的区域流行的以“文十番(细十番)”为主,湖山乡附近区域流行“武十番(粗十番)”为主。

其实就是演奏乐器中是否带有唢呐的区别。

“遂昌十番”现主要以“石练十番”为主要代表。

“石练十番”演奏传统的昆曲曲牌,可谓是别具一格,这也是“石练十番”有别于其他地区“十番”之处,它是遂昌特有的民间艺术珍品。

四百年后的今天,遂昌人民满怀对汤显祖的遗爱,使“石练十番”再度承传,发扬光大。

纳西古乐”与“石练十番”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1.出处相同。

已故的《中国音乐》主编,著名乐论家薛良同志说:“丽江的洞经音乐与早期的昆曲有四个相同之处:1、它的音乐形态与早期昆曲相似。

早期的昆曲是坐唱,洞经音乐如此,石练十番亦如此;2、调式相似;3、旋律运动相似;4、节奏规律也相似。

薛老说:“我觉得丽江洞经音乐应把它放在中国音乐这个大系中来进行比较研究,方得出完整的成果。

”那么“石练十番”是汤显祖从江苏昆山带到遂昌的昆曲,是昆曲的一个分支,融入了遂昌人民的智慧,造就了“石练十番”,它与丽江洞经音乐的渊源值得研究。

2.产生的大致时间相同。

“纳西古乐”中的“丽江洞经音乐”,它是自明、清以来中原引进、并植根于纳西族的文化阶层中,也融入了丽江人民的勤劳、智慧,成了纳西古乐的组成部分,丽江洞经音乐产生的时间大约是1368年——1616年间。

而“石练十番”是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1593——1598年间,从江苏传入遂昌的,因汤显祖在遂昌任职期间,勤政爱民,泽被乡里,并在此创作了处世名著《牡丹亭》。

因此遂昌人民十分感谢他,把他所带来的昆曲很快进行了传播。

又由于汤显祖在遂昌任职期间,乡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生活富庶,人民对文化层次的需求大,所以很快将昆曲在遂昌发扬光大,融入了遂昌人民的质朴、勤劳、智慧,造就了传于世四百余年的“石练十番”。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