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农即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
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Canon,一个始终能让爱与缠绵生死相随的名词。
Pachelbel(帕赫贝尔卡农的作者1653-1706),德国人。
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
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
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
但女孩子嘛,都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
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
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
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在镇上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女孩钢琴大赛。
)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
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找Pachelbel并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当她去找Pachelbel的时候,Pachelbel已经不在了。
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知道后说:“好,我等他回来。
” 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
Pachelbel没有父母和亲戚,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钢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
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
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
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
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
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
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Canon,一个始终能让爱与缠绵生死相随的名词。
人生的悲欢离合,如同移换间反射的光影,音乐的诗意控制着生命的悲喜,浸染心灵。
无论是内敛的沧桑,还是未知寒意的苍茫,深爱的信念能超越自我潜能,穿透古朴夜色回归忘却的姻缘,前世的约定亦会不远万里,漫过隐约的秋水,触礁曾经的爱人。
珍惜你所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是的,卡农,无论意义是“规律”还是“规则”,始终坚持用D大调28度的轮回述说暴雨后的晴空,用轮唱音符描画古罗马遗址之上的佳人,用钢琴的曲妙流畅或管风琴的混错凝乱勾勒翡冷翠的迷情,让爱与缠绵生死相随。
生活沿轨迹,不停反复,我们便会抱怨……卡农,灰色的乐轨和瑰色的双声部,彼此独立而又交融,如同飞扬的蝶沿途收集色彩,编织成夜莺啼血的婉转空灵,反复却不单调。
爱的主声部始终追随忆的曲调。
缠绵悱恻至极的音乐,就像生活。
用最后的和弦呼应长相守的誓,永不分离…… 300多年前的德国作曲家帕得贝尔为召唤亡妻飘零的魂,用复调音乐的曲式卡农,去轻盈永世隔绝雕刻的痛。
这位德国作曲家用意大利赋予的灵感,将无穷动音乐的元素织入回旋曲曲式,同一旋律却以不同高度在各声部出现,此起彼落如涌动春潮连续模仿。
于是,这悠扬的旋律,在300年的芳华流转间纵情欢歌,肆意渲染,迷醉忘返于时间仓皇流失的感应,把每一位听众带离处境,未曾设防地依恋一场彼岸边缘的舞蹈。
人生的悲欢离合,如同移换间反射的光影,音乐的诗意控制着生命的悲喜,浸染心灵。
无论是内敛的沧桑,还是未知寒意的苍茫,深爱的信念能超越自我潜能,穿透古朴夜色回归忘却的姻缘,前世的约定亦会不远万里,漫过隐约的秋水,触礁曾经的爱人。
在卡农曲式中最富盛名的《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便有着这样的力量。
作曲家帕得贝尔因亡妻之痛作此曲,斯人远逝,爱情的魂纠缠着音乐的魄,定格成永恒。
也给了后世之人关于爱情的最好形容。
它曾出现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凡夫俗子》中,用出世的清泠、惊艳,微笑入世的躁动不安。
它也曾幻化为阿姆斯特丹纯净天空映照的《雏菊》,用景致至美敲打女孩画笔下的麦田。
它是被生活误读的亲情,也可以是错位的爱情。
甚至可以是铅色天空中飞过的青鸟,留下孤寂悲凉的影;也可以是骄阳下放肆的雏菊,在最美的时刻怒放,盛开后凋零,转身而逝,留给麦田一个温柔的侧影。
这样的悲欢人事,似水流年,一直存在,从未停止。
你我都有过不曾说出的爱,不肯忘记的脸,当你我于尘世间陌路而过,恐怕只有自己心底明了,多少年华在凋零后知晓,多少往事在清醒时落泪。
不过没关系,可以在心底有那么一点点悸动时,在无表情的人群中,扬起脸,让花香拂面,与光影游戏,让卡农追逐的曲式,追逐着,蔓延年少时的悸动。
“卡农(Canon)”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
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
我们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卡农》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无缘听到,但后世名家的不断演绎却不时推出《卡农》的绝美乐章。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
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
1999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卡农》。
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
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
无论忧伤还是快乐,总有适合各种情绪的《卡农》版本能满足双耳与心灵的需要。
但在历史上所有的卡农曲当中,帕海贝尔 《卡农》最为著名,一般人说起《卡农》都是指这首。
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个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能御简如繁,作者可以说已臻化境。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下一篇:乐器及种类简介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