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采茶戏 戏曲剧种。
江西各地采茶戏的统称。
流派很多,各以流行地区的中心取名。
大都起源于茶灯(或灯彩)与茶歌(或采茶调)相结合的小型歌舞。
先后衍变成丑旦戏(一丑一旦或一丑二旦)或生旦戏,再发展成三角班(生、旦、丑,或为一生二旦),以演小戏为主,乃至半班(行当增加,约有?u>笙钒喟胧菰保苎莩稣敬笙罚3喙耐猓嘁?u>二胡或勾筒(一种竹筒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配以弹拨乐器,或加用曲笛、唢呐等。
传统剧目多为民间传说、生活故事。
地方流派很多,如:(l)赣南采茶戏,形成较早,流行地区也较广,是由九龙山一带的茶灯戏发展而来。
先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戏。
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时,已盛行于赣南,流传于广东东部、北部及福建西部。
以后增加了生角。
1949 年前后始出现半班形式,但所演剧目仍多小戏。
所唱以茶腔为主,有曲牌六十余首。
还有灯腔、路腔和杂调等,各种小调曲牌甚多,载歌载舞,活泼风趣。
(2)赣东采茶戏,起源于铅山县。
当地采茶灯受赣南采茶戏影响,于乾隆年间吸收湖北黄梅采茶戏衍变而成。
流行于上铙地区及浙江西部。
主要腔调为湖广调,有多种板式变化。
还有很多三角小调(亦作三脚调,原为三角戏的专用曲调)。
传统大、小剧目颇多,唱腔活泼朴实。
与浙江睦剧交流多,声腔接近,互有影响。
(3)南昌采茶戏,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形成三角班,演出三小戏。
同治初年(公元1862年)发展成半班,有较多的整本戏、大戏。
常用唱腔是“本调”,有徵调式和宫调式及不同行当的多种板式变化。
还有反字调用于悲苦或抒情场面,属商调式。
小戏唱腔多用杂调,小调曲牌不少。
唱腔朴实,富于地方色彩,对邻近采茶戏有影响。
(4)景德镇采茶戏,由清初传入的黄梅采茶戏结合邻近地区的茶歌和民间音调衍变而成。
正调有“词调”(为常用调,有多种板式变化)、“金鸡调”和“还魂调”,
上一篇:江西文南词(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下一篇:赣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