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怎么样?
时间:2019-12-0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中国好声音同其他音乐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创新的赛制,也就是四位导师转椅子。

抛开这个环节,其实中国好声音和其他节目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发现在一季当中,中国好声音每个阶段的好看程度呈现递减趋势:盲选阶段很好看,对战阶段比较凑合,四强战有点无聊,总决赛直接关电视了……这其实也正是因为导师在这四个阶段的参与程度同样呈现递减趋势。

因此,这档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学员唱功、乐队实力、学员凄惨的家境等等……而是坐在傻乎乎椅子上的那四个导师。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他们真正想看的不是哪个学员唱的怎么样,而是想看盲选阶段四个导师的激情一拍,搞笑点评,还有抢人时候的打嘴仗,想看看这些在电视里平时只会拿个话筒咿咿呀呀的歌手在现实里说话是什么样的……(不过正如刚才说的,从对战阶段往后,四个导师的作用就变成了花瓶。

我相信如果节目组把后三个阶段所有关于导师的镜头全部剪掉,收视率会不降反升。

)第一季的四位导师角色扮演是非常明确的,现在看来简直是完美无缺的搭配,不知道是导演组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

刘欢和庾澄庆属于“非主流”:刘欢负责学院派、家长派、传统派、传说中的old-fashioned way;庾澄庆对应负责标新立异、搞怪等等。

杨坤和那英属于“流行”:那英负责温柔女性、情感歌者、疗伤情歌;杨坤负责摇滚、纯爷们……第二季的导师阵容试图复制之前的辉煌,找来了汪峰,希望他同时扮演一下杨坤和刘欢的角色;找来了张惠妹希望她顶替那英的角色;同时庾澄庆继续扮演之前的角色;至于那英……第二季的节目里少了两个人:杨坤和刘欢。

杨坤在节目中作用极大:扮演调侃对象。

杨坤岁数最小,资历最少,同时脸皮也比较厚。

剩下三位大神拿他开涮他也觉得无所谓32郎事件。

这个“万能梗”可以在冷场时候抛出以调节气氛,同时为节目宣传立了一大功。

在第一季开播之前估计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想过杨坤是这么一个人。

作为酒吧驻场出身,杨坤的口才是出乎意料的好。

他在节目中展露出的真性情一面也确实打动了很多观众(包括我的一位男性室友……)。

刘欢对于第一季好声音的价值就更大了的。

刘欢有极高的江湖地位,这使得他在整个节目中扮演一个“镇场”的角色,有点像父亲在家庭中里的地位,属于一个“不敢惹”的人物。

刘欢说点什么,评价什么,观众的第一反应是“绝对正确”,这事实上是对节目的一种变相保护。

刘欢在节目表现非常稳定,该讲笑话的时候就讲,观众非常喜欢:“刘欢原来这么随和”;该严肃的时候脸一沉,气氛马上就静下来,观众情绪跟着调动。

简直是绝佳的娱乐节目变压器!再比如今年沸沸扬扬的姚贝娜、赵晗被被黑幕事件,去年同样也有类似的高水平选手被淘汰,为什么没人敢说黑幕?因为刘欢是评委,懂?刘欢地位这么高怎么可能搞那些黑幕?今年刘欢不做了。

我觉得节目组事先并没有意识到刘欢对这档节目的意义(之前可能只是误打误撞)。

节目组找来了汪峰,希望他能在顶替杨坤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兼顾一下类似刘欢的角色。

我承认汪峰是有一些想法的——但是少得可怜。

但是汪峰总是试图用各种方法证明他是一个“有很多想法”的人。

作为一个玩乐队出身的歌手,汪峰的人文素养和学院派的刘欢相比只能说是天差地远。

我说的不是音乐素养(毕竟领域不同,不好评价)而是人文素养,说难听点就是素质。

汪峰和刘欢的对比我感觉很像网络小说和名著之间在文笔上的对比:网络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可是感觉句子读起来索然无味,感觉还不如看电影;名著的每一个句子都非常见功力,读起来回味无穷,和看电影的感觉那是绝不一样。

汪峰汪峰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沉默寡言但是内心狂野的形象,可是说话语调可以放慢,声音可以低沉,但是气场却扮演不来。

他的口才和酒吧出身的杨坤以及大学教授刘欢相比也相差较多。

说白了,就是表面功夫做得不少,无奈思想内容上差了一些。

因此汪峰没有能够成功扮演刘欢的角色,这导致节目在后期阶段因为少了“镇场”角色而呈现出了失控的态势:网络骂战,黑幕论等等……对于张惠妹,她的全部点评大致可以总结如下:你唱的好棒哦!我好喜欢你哦!那英在第一季中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发挥空间。

如果说汪峰像网络小说的话,那那英的水平估计只能算是小学生习作了。

在第一季中她的作用主要是扮演一个女性,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可是到了第二季,那英突然发现自己是四个人里资格最老,讲话分量最重的一个,可以代替刘欢了(庾澄庆?台湾来的一边呆着去)。

于是她开始尝试做出超出她能力范围的一些表现。

那英的最后结局比较凄惨,微博上天天被人骂。

看完了上面三位导师的表现,庾澄庆显得很无奈。

在第一季里庾澄庆几乎是光芒四射的一个导师,讲话方式,思想,还有不可思议的音乐天赋……可是在这一季里,他身上的光环也褪去了。

经常的情况是他抛出一个梗没人接,或者是看见他坐在那里听着别人的评论暗暗摇头……之所以普遍认为第二季没有第一季好看,第二季导师的失败首先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之前所说,这个节目看的就是四个导师,而不是学员。

可以做如下的想象:第一季的学员拿到第二季来,节目不会变得更好看;可是如果今年还是那四位导师,我相信口碑比现在肯定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最后再说两点:第一点,世界上的所有歌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靠嗓子吃饭型,比如 王菲、Mariah Carey、张学友,这歌只能他唱,换别人唱我就不给钱;靠歌吃饭型,比如披头士、周杰伦、罗大佑,主要是歌好听我才给钱,换个人唱可能比他唱得更好;靠脸吃饭型,比如刘德华、杨幂、吴莫愁,只要他人站在台上,不管唱的是不是歌我都给钱。

(我预感到上面这段话要遭到群嘲。

)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的初衷很明显是希望发掘第一种类型的歌手。

可是不管是对评委,对四位导师,还是对所有观众来说,对歌手的评价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我觉得张玉霞(就是第一季模仿邓丽君的那个盲人)和姚贝娜的唱功都挺好的,可是为什么明显喜欢姚贝娜的多一些?金润吉最后的《遇见》到底是好是坏?实际上,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是一种错误,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观众主观上认为靠脸蛋吃饭“是背离音乐本质的表现”,靠歌吃饭则需要“华丽的改编才能体现音乐水平”,而最崇高境界的则是“追求真正的好声音”。

但是客观上这其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好声音试图尽最大可能回避第二点和第三点,仅就比赛的名次来说其实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中国好声音,说到底只是一档音乐娱乐节目,并不是,也没有能力成为一场公平的嗓音竞技比赛。

从节目策划者角度来说,应该多花心思在如何能让节目更好看,如何能让节目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不全是关于黑幕的回忆),至于所谓的结果并不重要。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将比赛的名次和结果作为槽点也并不合适。

看节目,听歌,没意思了就关电视,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妄想最后的名次表和自己预测的一模一样,不一样就大喊黑幕。

第二点,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好声音仍然是现在中国最优秀的一档综艺节目,没有之一。

从收视率和话题热度都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快乐男声。

我们应该肯定制作团队能够将许多第一季的优点传承下来,比如所谓的3000分钟剪60分钟。

但是,想要复制第一季的辉煌,确实是遥不可及。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基本已经超越了05年超女,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综艺节目,这其中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拿05超女举例,芒果台对超女快男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众所周知,一年高过一年,但是快10年过去了,没有一届能稍稍接近05年的数字,能说是因为选手质量太差的关系吗?这又有点像 iPhone4 和 iPhone5 的例子。

乔布斯说过,人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产品是什么,直到你拿给他们看。

和中国好声音一样,当你把一个完全未知的,同时又是足够优秀的产品拿给人们看的时候,那种“惊喜”的“惊”和其他任何的产品优点都不同:它不只可以掩盖所有的缺点,还可以同时掩盖此后所有后续同类产品的优点。

———————–现在我身边的许多朋友看了第二季之后,都非常怀念第一季的四位导师。

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我现在对上一季四位导师的感情,有点像老友记的那六个friends。

只要他们还能一起坐在那四张椅子上,我就很开心了……”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