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为什么我会觉得初音未来等虚拟歌姬唱的歌部分让人感觉尖锐刺耳呢?
时间:2019-12-11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啊,这是一个多么老生常谈的问题啊,上面所有扯情怀的那些答案,都可以直接无视了。

先说结论,即使是最优秀的调教,也只是刚刚达到职业歌手的及格线。

除了极少数超过人体机能极限的歌曲以外,在选择合适的歌手的情况下,真人目前能呈现的层次数倍于V家。

包括虽然歌声无形这类保留曲目,有强大的后期配合,就连比“没有感情”,v家都未必能赢。

而且【正是因为更加机械才更有感染力】这种主要靠脑补的思路,本质上就是精神胜利法。

然后我第n次扩容一下自己的思路,毕竟相比前几年大神们的技巧确实是越来越多了,从成品效果看,确实也在越来越强。

先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听歌多了,自然就不刺耳了。

这个现象是对的,但原因并不是因为听的歌多了,发现了诸如美感这类诉诸主观的东西。

只是人耳适应了这种音色之后,不会再对那些明显的问题有太大反应而已。

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是有简单的客观解释的。

接下来系统说一下为什么“刺耳”。

先说一说非母语的部分,如果你不能精通一门语言,你是根本不可能准确把握一首歌的全部细节的。

尽管人可以从哭腔,气声等技巧中中体会歌者的感情变化,但具体咬字的细节就完全没法把握了。

即使你N1考试高分,如果你没有长时间体会过真实的日本生活语境,恐怕理解仍旧是欠缺的——由于我们从小就在锻炼从一个人的语气中听出情绪和潜台词,这方面人耳太敏感了。

所以我接下来的例子和观点都从我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母语出发。

1.最大的问题,协调。

过去我一直错误地认为调教本人的技术是决定一个作品是否能被普遍接受的问题,可后来发现,有一部分无参或是本身并不怎么“拟真”的调教一样可以让大众普遍接受。

比如《普通disco》和《达拉崩吧》。

我可绝没说这两个作品是无参,但相对于现在某些神调作画级的调教来说,这两首对所有参数的变动都相对显得较少。

但实际上人们并没有拒绝这个声音,甚至认为这个明显不是真人的声音更好玩。

原因无他,最终作品呈现出的声音效果和它的内核非常协调。

如果想达到同样层次的谐趣效果,真人歌手反而可能需要复杂的后期处理,将声音变得失真。

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是罗温·艾金森先生的憨豆系列,反面典型是某电鳗。

那么现在如果你要表达的是《匆匆那年》那种爱过,错过,恨过,追忆中有美好又苦涩,相见时欢喜又怅然的复杂情感。

你认为靠VOCALOID现在的性能,有可能做到协调吗?本来想接着写的,后来发现去tmd老娘已经回答了这么多遍同一个问题了。

上面写的也不删了,凑合看吧。

大体上的说234567点分别是音色与共鸣腔,单字音调和咬字的变化,部分歌曲的音域过宽,非专业up混音的实力问题,人们对声音的恐怖谷现象,按头推荐的脑残粉。

就全都不展开了。

反正如果你想追求极致的听觉享受,就根本不适合听V家。

但是,你要是因此认为V家完全就是炒起来的,那我可要嘲笑你了,这话谁说都是p话。

至少在华语领域,没有V家,再等十年我也等不到《达拉崩吧》这种奇妙到难以形容的创意。

等不到《九九八十一》这种主流几乎不会碰的题材,等不到《上城名媛》这种不那么流行(并不)的曲风。

甚至连《燕子》《兔子先生》这种简单的民谣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鬼知道写民谣那帮人什么时候才能放下性欲考虑点别的)。

《三月雨》《中华少女》这种讲故事的当然同样不会有。

如果把目光投向日本,这样的例子会只多不少。

我不能保证在一个平行宇宙中,发展起来的还是V家,可能是cevio,可能是UTAU。

但一定会有这么一个平台,让这些不那么主流的,却同样怀着对音乐热爱的一群人,挥洒热情,创造奇迹。

这不是情怀,这是必然。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