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杨过重剑和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谁更强?
时间:2019-12-1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赞的小伙伴们在这里谢过了,我承认这个答案没有写明是杨过还是令狐冲更厉害,这是因为其他答案里面都有论述,我觉得很多都有道理,不敢妄下结论。

所以,指摘我偏题的朋友们,你们是对的。

写这些,不是想说明我能代言金庸,我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只是一个老读者,跳出读者思维,揣测作者创作时心情的一家之言罢了。

再次感谢围观点赞的朋友,你们让我感受到了:侠骨依旧在。

谢谢。

原答案:题目提的很有意思,其实杨过和令狐冲都是站在金庸思索武功的一个重要节点上。

看了很多回答,都把令狐冲和杨过放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下判定,并且用先入为主的“内力”来判断,做出来的结论难免有点局限在读者视角了。

其实仔细分析金庸的创作年份,是看得出来他对于“武”的看法转变的。

这种转变,其实最好的概括正是《笑傲江湖》里面的“剑气之辩”。

外化到文化中,就是金老爷子在思考“道术之辩”。

金庸创作的早期,是在意于外在的兵刃和武功招式的。

《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的几大当家,兵器怎么奇怪怎么来,这种传统,也许来自于上一个时代的奇侠作品吧。

从陈家洛的“百花错拳”(这个“错”字值得品味),到袁承志的“神行百变”“华山”和“金蛇剑法”,再到胡斐的“胡家刀”,都是有招式有神兵的武功,而内力的概念在文泰来到归辛树到胡斐的过程中已经提出来了。

真正把“内力”作为完整体系呈现出来是射雕三部曲的事。

《射雕英雄传》里面,九阴真经的要诀是“先发制人”,而到了倚天屠龙记里面,九阳真经就成了“后发制人”。

而“内力”占比重上来说,五绝各有绝技,九阴真经下半本也是九阴白骨爪这类奇门功夫。

到了倚天屠龙记,众所周知,张大教主先是有了天下第一的内力,才去学习太极拳剑和圣火令武功的。

而其中的重要转折点,就在杨过身上。

《神雕侠侣》前半段,杨过一开始学的是很具有技巧性的武功,玉女剑法,这套武功的战斗力其实还是很厉害的,金轮国师就明白。

但是金庸依旧借着金轮国师的口,让杨过思考“属于他自己的功法”。

这也应该是金庸自己的思考,也许那个时候的金庸,也感叹读了太多的书,却不知道“自己的道”在哪里。

所以,一切思维集中到了剑冢那一幕,金庸描写玄铁重剑用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其实这不就是他对于后来作品中的“内力”的定义吗?这其实可以说就接近于孟夫子的“浩然之气”,或者逍遥游里面大鹏翅膀下的风。

但这里同时还有两个有趣的点。

第一,学会左右互搏的小龙女和学会重剑的杨过谁更厉害。

这也许是金庸自己当时都没能给出答案的问题。

因为“术”和“道”孰强,金庸深心里不一定有答案。

不过还好,龙杨是夫妻,打架应该不会动刀子。

第二,木剑,杨过后期用了木剑,但是效果也不好,并不比玄铁重剑强,打襄阳决战的时候依旧还是用了真剑。

这也就是说,虽然剑冢最后是一把木剑,金庸也隐约体会到那是更高的层次,但是逼装过之后,金庸依旧没法让杨过真正用木剑去打硬战。

《倚天屠龙记》中,玄铁重剑后来被锻造成了屠龙刀和倚天剑,这其实也是一个象征。

曾经在金庸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作为“术”的代表的“外功”被真正意义上物化了,被剥离开来。

这个阶段,金庸曾经用“三岁小孩舞千斤锤”的比喻来说明“只有力气大,才能承重量”,于是“内力”成了最重要的资源。

不只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更是乾坤大挪移必须由足够匹配的内力来修炼才能成功。

如果这个时候你让金庸去做生意,他一定会告诉你得有足够的本钱。

如果这个时候你问金庸要怎么样写好小说,金庸会告诉你先去多读书。

所以倚天屠龙记里面,木剑张无忌打赢了倚天剑方东白,九阴周芷若最终也只能打外围。

可是,这位张教主,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

也许金庸的潜意识里面,“术”还有更高的存在吧。

所以从根底上,金庸没有抛弃“术”的追问。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金庸选择了忽视,那就是——九阳真经里面说到要“后发而先至”,这个“速度”应该也是“术”的范畴吧。

这段时间的《连城诀》里面,狄云也是神照经加血刀刀法才能碾压老一辈的。

所以我理解,这个阶段的金庸,其实觉得“内力”或者“底蕴”很重要,但是没法真正抛却“运用方法”独自去讨论“内力”。

内力的最高峰是出现在《天龙八部》,内力层次都是用几倍于倒霉圣僧鸠摩智来算的。

人肉机关枪段誉不说了,大概两到三倍,一个打一群的萧峰也不说了,大概一点五倍到两倍,不过有魄力加成,隐藏富二代的虚竹也不说了,大概两倍多点。

单独说一个——游坦之。

游坦之的奇遇算是典型的金庸式奇遇之一,阴差阳错练成了武林两大瑰宝的易筋经不说,还附送了寒冰特效。

但那又怎么样,他不会用。

使用方法还是阿紫教他的下三滥用法。

这个时候天龙八部的价值导向其实是:哪怕你身具神力,心术不正,也会走入歧路。

引申一层,也就是,你要会用,才能发挥力量。

所以,不知不觉,本来应该最讲“内力”浑厚的,开始重新回到“招式”运用上来。

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对比,作为天龙八部武功招式最繁琐的慕容复,恰恰和内力最强却不会用的段誉是死对头,而且打了好几次,基本都是段誉先被按在地上摩擦,然后就是慕容复反过来被摩擦。

刚极易折,老阳化阴。

这个时候的金庸不得不面对“真力”如何用的问题。

这正如同一个有了原始财富积累的企业家开始想“我到底要做什么”,一个博览群书的学者开始想“我的观点到底应该是什么”。

而这个问题之前,是另一个问题:“我是谁”。

于是,有了《侠客行》。

《侠客行》的主题正是“我是谁”,这呼应了金轮国师对杨过说的“走自己的道”,因为自己如果要有“道”,必须知道“我是谁”。

石破天断事一直是秉持自心的,他没有外在的身份干预,反而能照见本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作为文盲的石破天,可以破解侠客岛的秘密。

对于破解密码的石破天,他需要有内功底子,他也需要有功力的基础,这些都是台阶是条件,是让他能理解侠客行功夫的钥匙。

就像他如果没有吃到玄铁令,就不会认识谢烟客,长得不像石中玉,就不会有后来那段操蛋经历。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没有这些,他估计也是一个不求别人的小乞丐。

所以,有同样的本金,不同人有不同人的花法。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人也有不同人的看法。

我只做我自己,我只用我自己的方式来面对世界。

“本自具足,不假外求”就是这个时候金庸领悟,几乎已经接近“木剑”的境界了。

所以,曾经的武侠泰斗准备放下玄铁重剑了。

所以,《笑傲江湖》来了。

《笑傲江湖》是典型的政治隐喻,而其中,提到了著名的“剑气之辩”。

一直修炼紫霞真气的气宗掌门君子剑岳先生,应该是从绰号到政治立场都是“挺内力”派的,但是最后还没下山就被剑宗同辈杀到家门口不得不带着妻儿老小一路逃难,而令狐冲就是在绝无内力,且气宗价值观环绕的前提下,修炼了“独孤九剑”的。

独孤九剑的精髓,在于“破”,借用梁思禽的话来说就是“有不谐者吾击之”,而独孤九剑最后一式正是“破气式”。

金庸想借令狐冲的“没有力量的剑”,看看能刺得破多少招数。

可惜,一路打到湖底,令狐冲一直在走下坡路。

而他真正逆袭,还是吸星大法和后面的易筋经。

其实这里就有些讽刺了,如果把道德比作“内力”,才干比作“招式”的话,德高望重者最后还是要亲自下场,靠挽起裤子自宫这种不要脸的招数来打倒对手。

而身具才干的选手,最后也必须德高望重才能推行理念。

(记得有人说过,出名前后,自己说的话其实是一样的,但人们听到,总会有一种出了名境界就提高了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的金庸,已经超越于“剑气之辩”了,他在外面看着这两方,其实都没有太多的偏袒。

只是这个时候,金庸依旧没有回答一个遗留问题。

对,速度。

东方不败之所以不败,是因为速度,而岳不群林平之之所以厉害,也是因为速度。

张无忌如果不能后发先至,估计也不能打遍天下。

而令狐冲在小树林里面,如果速度跟不上岳不群,也就被潜规则了。

绝对的速度面前,金庸的剑和气也遇到了边际。

所以,东方不败最后是怎么败的,划重点啦大家,是被群殴死的。

不止群殴,还用了人质。

这其实是一个正确的破解方式,但已经超出了金庸的武林和江湖道德体系。

金庸的江湖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选手都默认“单挑”这个前设条件,哪怕是天罡北斗阵(多谢侠友指出错误,原文为真武七截阵),丘处机他们也表示了歉意。

这点很重要,为什么,因为如果不保证单挑的话,军阵和庙堂的组织力足够碾压任何武林帮派,江湖就没有存在的逻辑可行性了。

这里吐槽一句,其实江湖本身就是落寞文人臆想出来的自在泛舟的地方,本身就带有归隐不问世事的属性,所以袁承志张无忌杨过令狐冲石破天韦小宝陈家洛等等活下来的无一例外选择了归隐,而不归隐的基本都战死了,比如郭靖和萧峰。

所以,最后的金庸来到了他自己的绝境。

《鹿鼎记》,就是最后那柄木剑。

韦爵爷才是最终级的无招胜有招,就连澄观老和尚在教韦爵爷功夫的时候,都想到了令狐冲的往事。

金庸在这里把自己从前建立起来的一切都试图推翻,韦爵爷也就一把匕首一件宝衣,加上丫鬟和脚底溜,还有充就送的巨额身家,居然混得有声有色。

而其中隐射袁承志的李西华和隐射陈家洛的陈近南,连带也姓胡的刀法逆天的胡逸之,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澄观和尚,神似灭绝的九难,却都混得都很苟且。

这柄木剑不是代表金庸否定了曾经的故事,而是代表他放下了曾经的执着。

所谓内力,真能如如不动?所谓剑法,真能破尽天下?唉,天凉好个秋啊。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