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为什么部分儿时优秀者,长大后十分平凡?
时间:2019-12-1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提醒:本答案一共19257 字,包含130张视频截图。

我理解,这其实是一个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复杂的问题,讨论它的尺度不该是某个时间节点,或者某个时间片段,而应当是一个人的一生。

也许很多短促有力的答案能让我们的心境泛起一丝浪花,但它们真的不足以涵盖一些更加厚重,更加复杂的因素——而这些内容,才是对人生最真实的反映。

幸好,我们确实有一个著名的,可供每一个人检验的实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他就是来自于英国传奇纪录片《成长系列》(Up Series)中的尼尔。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拍摄了一群孩子从7岁一直到56岁(还在继续拍摄)人生的纪录片,该系列纪录片记录了孩子们儿时的表现,更每隔7年追踪拍摄拍这些孩子的成长,甚至捕捉到了他们一生大部分的跌宕和波折。

尼尔正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他的成长被无数观众津津乐道,因为他恰恰是典型的「儿时优秀者」,且他之后大部分人生的确十分平凡,甚至可以说是落魄。

但请注意,当我们总览他的一生时就会发现,他的故事绝非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单薄叙述,而是一个集挣扎,寻觅,奋斗,成长,痛苦,抱怨,遗憾等多种复杂的情感为一体的浓缩呈现。

尼尔用60年生命书写的故事,不该被一句话来简单带过。

这个答案花费了我大概一周的写作时间。

在写这个答案时,我越来越有种感觉,就是我可以随时在一个阶段中止,给出一个结论:尼尔的生活从此之后愈发平凡。

然而我理解这个答案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在迫使你一次次面对真实的,不断延展的复杂人生,不断经历期待,失望,继续期待,继续失望这个轮回。

而在这个轮回里,我们也愈发感受到和人生真实的密度相比,优秀或者平凡是两个多么单薄的形容词。

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轮回后,我们再回顾他的一生时,才会对一些真正影响他的因素有深刻的认识。

该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部名为《7 Up》,记录了这些孩子7岁时的表现。

相信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孩子就是尼尔,他不仅长相可爱,且能说会道,更活泼伶俐,和其他很多连话都说不连贯的孩子们相比,他绝对是其中的优秀者。

当他谈到梦想时,他是唯一一个有既有Plan A又和Plan B的孩子,说明他的思维已经比同龄人更加缜密和实际。

该系列第二部纪录片名为《14 Up》,顾名思义记录了这些孩子14岁的人生。

14岁的尼尔开始学习下国际象棋,然而在纪录片中被他的朋友击败。

同时他也少了儿时的笑容,开始意识到竞争的残酷。

同时可以注意到,那个时侯开始,尼尔的学业已经开始吃力了。

其实根据后面的纪录片内容可知,此时尼尔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个心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它贯穿了尼尔之后大部分的人生。

在系列的第三部纪录片《21 Up》里,尼尔的人生遭遇了重大挫折。

他报考牛津大学失败后,去了另一所大学,仅仅待了几个月就离开了,成为一个寄居在伦敦破旧公寓中的无家可归者,靠打短工为生。

谈及没能去牛津大学,他掩饰不住脸上的落寞。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一部纪录片里,尼尔的成绩并不出众,他的这种没有去成牛津大学的落寞真正的根源可能是他父母对于他极高的期待。

接下来我们看到,他开始批评自己父母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责怪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另一面。

当被问起梦想时,这个坐在破旧床垫上的年轻人笑了:请知友们记住这个梦想,因为我们在后面还会提及它。

当被问起如何看待7岁时的自己活泼开朗的表现时,他说此时,我们可以看出,尼尔的确是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并得出了自己没有经历挫折因此不够坚强的有些鸡汤味道的结论。

我们以为,在经历了21岁这段挫折后,他理应会变得更加坚强。

然而在系列的第四部纪录片《28 Up》里,尼尔的表现是什么呢?在第四部纪录片里,尼尔变得更加坦诚。

我们可以看到,没能进入牛津大学而去了阿伯丁大学对于他的打击是巨大的。

他同时也谈到了他申请牛津大学时的成绩这里我觉得挺可悲的,尼尔都已经28岁了,还在被问着当年考大学的成绩。

这相当于是在说,中间这十年,基本白混了。

综上,也许我们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故事:尼尔从小就有一种自我认知,认为自己的智力超越超越周围的人,这种认知并非夸大,从他7岁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的确是非常聪明的孩子。

这里需要注意,尼尔父母对于他的高期待强化了他的自我认知。

然而这种自我认知让他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在申请牛津大学时的成绩只能说不错,但真的说不上非常出色,处在一个被录取边缘的水平上。

在被牛津大学拒绝后,他满怀着遗憾来到了阿伯丁大学,觉得自己身处一个非常平庸的环境,于是断然退学,开始了一段自己也不知道前往何处的流浪生涯。

当被问起21岁时总结出的那个没经历挫折不够坚强的鸡汤结论时,尼尔泛起了一丝尴尬的笑容:尼尔的这句话深深击中了我。

在20多岁时,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他总结了教训,把它们视为苦难的磨练。

然而7年后,他苦难的磨练并没有让他真正成功。

事到如今,他再也没想过去总结什么教训,只是说出了这样一句有些刺耳到残酷的话。

一个讽刺的现实是,苦难就是苦难,它到底是不是磨练,很多是取决于提到它的人是不是成功。

28岁的尼尔没有主动提过苦难,更没有像7年前的自己那样再去把苦难描绘成一种磨练,而是在说完这句话后,保持了长长的沉默。

当问起他父母对他的看法时,尼尔明显有些愧疚:说实话,比起21岁那个还有些自怨自艾的尼尔,这个28岁的尼尔更让我欣赏。

他仍然在抱怨,仍然在懊悔,但已经开始直面一些现实的问题。

在谈到梦想时,尼尔再也没有提到21岁时参与政治的想法了,而是提出演讲,做灯光师,或导演戏剧: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就是这些听起来很普通的工作,他却一个都没能做成。

当问起对未来的看法时,尼尔非常悲观:然而当我以为尼尔可能完全抛弃了他「苦难是磨练」的鸡汤结论时,他又说了另一番话。

他见证了别人人生中纯粹的苦难,但仍然觉得幸运,因为他认为他还没有放弃。

也许直到此刻,他才真正开始慢慢理解「苦难就是磨练」的含义——这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在没有见证过别人身上没有任何挽回余地的纯粹苦难前,谁又会真正感激自己身处于磨练中的幸运?尼尔再没有说出任何鸡汤结论,但实际上,他已经开始了转变。

在采访的末尾,记者甚至开始担心他的精神健康问题。

他自己也提出自己在接受治疗。

他特别提到了他有经常紧张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从他16岁——也就是尼尔开始激烈的学业竞争后出现的。

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尼尔,影响着他之后的人生决策。

最后,记者问尼尔,你为何能够接受你现在的生活?你不是应该过得更好吗?尼尔的回答可以说非常坦率:我在这里非常期待35岁的尼尔能够有所改变,然而事实上,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变。

在系列第五部纪录片《35 Up》中,尼尔来到一个英格兰北部一个安静小岛——设德兰岛上,仍然住着救济房,领着救济金。

怀着他戏剧梦,他开始在村子里的戏台上扮演角色并导演话剧。

他们的演出只能说有些反响,远远谈不上成功。

尼尔开始筹划巡回演出,却要面对一个个尴尬的问题。

但事实上,他已经从话剧的导演工作里退出来了,因为他想坚持自己的想法,提议去没有被通过。

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写作生涯,声称这是他16岁以来就想去做的事。

他直到35岁仍然没有结婚,对此他的解释是他同时还有些讽刺地道出一个现实:很多人看了纪录片后给他写信,却没有人帮助他改变现实。

在采访的末尾,似乎惯例一般,记者又开始问他是否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

在长长的沉默后,他说记者又问在7年后的2000年时,他会是什么样,尼尔给出了一个悲观的答案:按照一般大众的看法,在35岁时,一个没有事业的人可能很难出头了,尼尔的人生到这里为止,都是一连串的挫折和失落,他甚至预言自己7年后42岁的自己仍然会是一个流浪汉。

也许是时候结束这道题的回答了。

但时间还在流逝,生命还在继续。

我想着尼尔的人生会不会有些改变呢,可一转念——就算有改变,对于一个42岁的中年人,是不是已经太迟了?怀着这样矛盾的心情,我点开了系列的第六部《42 Up》,心中只是想着不要看到他在伦敦街头落魄的样子就好。

然后我便看到这样一句介绍:但这个职位并不是听起来那么光鲜。

这里的翻译是错误的,原话的意思是,他的生活全部依靠国家救济(state benefit),甚至需要繁重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在这期间,他向另一个纪录片里的小伙伴(或者说42岁的老伙伴)求助。

他其实非常不会做人的,人家收留了他,他却抱怨人家在他洗澡时计量水量。

然后这位老伙伴反口吐槽说尼尔在寄住期间觉得冰箱吵,结果就把冰箱关了。

顺便一提,这位老伙伴可以说是从小就是圣母。

如今圣母这个词似乎是骂人,但他真的是知行合一的那种值得人钦佩的圣母。

当问到他的精神状态时,曾经在流浪期间经历抑郁的尼尔却说:我理解这句话是真理,很多时候所谓的平静根本无法治愈心灵,忙碌才可以。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苦难后,他似乎开始学会感激。

在2000年五月份,他二次当选为地区议员(翻译是错误的)。

在谈到未来时,这位7年前还在担心会在伦敦街头游荡的议员说似乎此时,在尼尔身上过去经历的种种苦难才开始一点点转化成一种力量。

他开始谈到未来的设想,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尼尔在42岁时,才开始有了一份看起来比较稳定的工作。

但是他还是依靠着国家救济,但是他的前途似乎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晦暗了,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也许尼尔49岁时真的能够不那么平凡了呢?在系列的第七部《49 Up》中,尼尔第一个镜头竟然是在开车,连记者都忍不住惊讶:然而尼尔随后说,这辆车是他弟媳送给他的。

接下来的一系列访谈,似乎又一次推翻了我之前的期待 。

在七年前还在规划社区未来的尼尔,如今却离开了伦敦,来到了一个新城市发展,这等于说是抛弃了之前在该社区积累的人脉,而且这个新城市是保守党占据显著上风的地方,尼尔可以说毫无机会可言,完全没有任何政治前途。

对此他的解释非常简单,背后想必又是一连串挫折。

接下来他坦白说,离开了伦敦后,他就没再和曾经收留他的老伙伴多联系了,非常符合当年他不会做人的性格。

这位老伙伴却非常看得开,不愧是真圣母。

他一边做着看似毫无前途的议员工作,一边在书店做义工。

他甚至公布了他拮据的生活收入,这是之前他一直讳莫如深的话题。

49岁,人生已经过了一多半,他仍然住着福利房(议员宿舍),依靠国家救济生活。

42岁时看到的希望,如同气泡一样破碎了。

然而,可能是在镜头前打肿脸充胖子吧,他却对人生有了另一种解释:面对这样的一个尼尔,记者感慨道:不过这话反过来就是说,尼尔之前一直都是脆弱不堪的。

系列的第七部,也是最新一部,是《56 Up》。

在这部里,原来7个一起拍摄的小伙伴竟然有已经有一个人过世了。

56岁,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靠谱的鉴定一个人成就的年龄了。

很多人甚至没有活到这个年龄的奢侈。

56岁的尼尔老态已经非常明显。

他作为议员,参与到街边一个公厕拆迁问题的争议里。

他仍然在为了自己的经济情况苦苦挣扎着。

他接下来开始抱怨自己不成功的作家经历。

在56岁的节目里,尼尔首次披露他曾经有过自杀倾向,且严重的心理问题一直伴随着他。

尼尔坦白他一直拒绝接受治疗,因为他理解自己比这些治疗者更能帮助自己。

同时,他也一直没能够维系一段感情关系。

他曾经有过四次短暂的关系,全部都是对方甩了他。

纵观尼尔的一生,的确当得起平凡两个字。

然而这两个字背后,却是一系列我们必须要正视的因素。

毫无疑问,他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他大学退学这件事。

这件事对他的影响贯穿了他的大半辈子,如前所述,哪怕直到十年之后的28岁时,他仍然念念不忘自己当初的成绩。

这是我们学习到的第一个沉重的道理:有些决定会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

尼尔当年做出从阿伯丁大学退学的决定,他的人生就陷入了无尽的彷徨中。

他以为他在寻觅什么,他在证明什么,其实他只是不肯面对自己的平凡。

他以为自己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且非常聪明的人,但他错过了利用平台提升自己能力的绝好机会,他的青春被浪费在了流浪的过程中。

正如纪录片中另一位56岁的主角所言:但是这里我们一定要追问一句:既然这个决定如此重要,尼尔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呢?这是我们学到的第二个沉重的道理:千万不要忽视一个孩子的心理问题,因为这种忽视将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据28岁的尼尔坦白,他的心理问题早在16岁时就已经出现。

如前所述,这可能和他在新环境中丧失了竞争优势有关。

无论如何,这个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证据就是他和他的家人仍然对尼尔报考牛津大学的怀有极高的期待——而之后报考的失败恰恰就是尼尔人生最致命的转折点。

这里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心理问题本身,而是尼尔在之后的人生里——甚至到56岁——对这个问题的忽视和抗拒。

报考牛津大学失败毫无疑问加剧了尼尔的心理问题。

然而18岁的他和他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任由他报考了另一所大学。

尼尔带着自己已经加剧的心理问题来到了新环境,立刻就发现自己无法适应。

他无法坦诚接受自己报考牛津大学失败是心理问题的作用,他抗拒接受自己是一个病人,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的事实。

他没有中断学业去采取治疗,而是带着心理问题开始彷徨和流浪,浪费了接下来将近十多年的岁月。

有关心理问题的讨论,可以参见我几天前的另一个答案:山羊月:部分家长是否很难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谈到这里,我们也要反问一句:尼尔真的浪费了他的人生吗?他一直也在努力做着他以为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是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我们学到的第三个沉重的道理:热情绝非天分,人要学会面对失败,接受平凡,选择放弃。

尼尔一直到56岁都坚信自己的写作天分。

然而他的写作事业极其不成功,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他本身并没有这方面的天分。

诚然,他一直在热情的创作,然而热情不是天分,他的创作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再看看尼尔人生中的其他选择。

他以为自己有戏剧天分,但是他的戏剧也没能成功。

他以为自己有政治天分,结果从伦敦离开沦为一个乡村小镇的议员,为了街边公共厕所的问题和人扯皮。

直到56岁,他都没能找到他真正相对于别人优秀的地方,而是一直坚持着自己所谓的「热情」,和这些热情背后,无可争议的「相对平凡」。

甚至在56岁的节目里,他还在天真地抱怨着自己写作不受关注,却并不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分,更别提放弃写作和从政,去探寻一下人生其他的可能性。

他紧紧抱着自己的热情不放,就这么平庸了一辈子。

有人也许会问,尼尔真的有其他可能性吗?这里仅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尼尔完全可以尝试转型为网红,利用自己纪录片中的形象发布一些鸡汤段子和文章。

他的经历足够吸引很多关注者。

然而他的见识却极大的局限了他的选择。

综上所述,我们深刻剖析了尼尔从7岁到56岁这49年人生中,从一个优秀的孩子转变为一个平凡的老者的经历。

我理解,尼尔的平凡是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儿时的心理问题。

这个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他在人生中的重要决定,拖累了他之后几十年的人生。

同时,他一直抗拒接受这样的心理问题,一直抗拒接受自己的相对平凡,一直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热情来开辟新的人生,却陷入了失败的轮回,将自己人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束缚在了并没有任何天分的热情里。

尼尔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个失败导致另一个失败的连锁。

当然,尼尔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不懂感恩,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错误,等等。

但当我们追根溯源时,就会发现发现他从16岁开始,就不肯直面心理问题,不会面对失败,不会接受平凡,不会选择放弃,导致了他的人生只不过是在重复同样的失败罢了。

我真诚地希望,尼尔用他一生向我们展示的这些问题,不会再发生在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身上。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