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外国的民谣歌词和中国的民谣歌词有什么比较不一样的地方?
时间:2020-01-0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谢邀。

感觉好难回答的问题。

Shel Silverstein – The Man Who Turns the Damn Thing Off and On斗胆说一句,@胡德夫先生的答案,在鄙人看来稍显片面。

之前在评论区评论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回答者是先生本人,言语之中若有不妥,还望诸位见谅。

西方是希望能够把时间锁住,在自己的承诺或者梦想达成之前暂时先把时间锁起来,等到海枯石烂意愿达成再把时间释放出来;而东方的观念则认为时间像射出去的弓箭,不等人,按照它的意愿一直向前,是时间在抛掷我们,而不是我们在抛掷时间。

个人觉得先生说的都很好,但只举《匆匆》和 Time in a Bottle 这两首歌为例,并不足以说明“中国民谣”和“外国民谣”二者差异。

与其说这两首歌所表达的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是中西方文化整体上思维方式的差异,我觉得倒不如说是 Jim Croce 和胡德夫两位创作者个体上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首 Time in the Bottle,其实并不能代表大部分外国民谣的时间观念,其实这种“想把时光锁起来”的想法,本就是 Jim Croce 个人的创意,这样的歌本身就是有其独特性,而不具普适性的……美国民谣里,举例子的话,比如 Time to Spare,表达的也是岁月如梭、韶华易逝的时间观念,“我们曾以为有大把时光去挥霍,但一转眼我们都老了”,和《匆匆》有相通之处;而中国也有《从前慢》(算民谣么……?)这种,对时间的态度很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举 Time to Spare 和《从前慢》为例,是不是觉得中西方时间观念反过来了呢。

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能一概而论。

@Jeily 仁兄的这段也很值得讨论:民谣最初的核心不是山山水水,乡村田园,也不是文艺闷骚,而是政治。

美国人用民谣的方式唱出他们的政治嘲讽。

所以罗大佑、陈升很多歌一度被禁。

因为政治民谣太过可怕,大陆的民谣……如果抛弃主流去听地下民谣,有许多犀利的讽刺。

找一下民谣史……一战后的满目疮痍引起了音乐者们的思考……发源的本质是对社会、政治的不满,进入乡村,通过田园风光描写厌弃城市,以此批评社会、政治等。

个人所知,西方最早的政治民谣是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之父”的 Mark Twain(马克·吐温)在1900年写的 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Updated。

这是一首讽刺美帝国主义(American imperialism)的政治讽刺歌曲,写于美菲战争期间。

(没错,不是只有中国人讨厌美帝国主义,美国人自己也讨厌!)而最早的抗议民谣来源于工会领袖 Joe Hill,他活跃于1910年代初,歌词普遍主题是为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受压迫的无产阶级发声。

政治/社会抗议歌曲在40年代被 Woody Guthrie(Bob Dylan 早期的偶像)、Pete Seeger (脍炙人口的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作者)等人传承,政治/社会讽刺歌曲的继承者则是50年代的 Tom Lehrer(另一个身份是哈佛大学数学讲师,《生活大爆炸》里那首元素周期表之歌就出自他之手)。

到了60年代民谣复兴时期,Pat Sky、Bob Dylan、Phil Ochs、Tom Paxton、Chad Mitchell Trio 这一批人才混合政治抗议与政治讽刺,真正把政治民谣发扬光大。

可以说从这一批人开始,民谣才真正被打上深厚的政治烙印。

之前读到的民谣史里有这么一段话:"Prior to the 1930s, the study of folk music was primarily the province of scholars and collectors. During the 1930's…… folk music began to become enmeshed with political and social activism themes and movements."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民谣都是不可能起源于19世纪末(Mark Twain)或是20世纪初(Joe Hill)的,更不可能起源于一战后。

民谣的起源要远远比那更早。

就拿真正被誉为“美国民谣之父”的 Stephen Foster 来讲,你听他脍炙人口的 Oh Susanna、Old Black Joe,不会听到任何和政治有关的痕迹。

福斯特比马克·吐温大十岁,可以说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了,但吐温写下史上第一首政治讽刺民谣的时候,福斯特无关政治的 Oh Susanna 早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

南部民谣发源地之一的阿帕拉契山区,那些淳朴山民一辈子在山里度过,从来都没进入过城市,对政治也不感兴趣,又何来“对政治的不满”、“通过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厌弃城市”呢?国内就更不用说了,中国民谣之父王洛宾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些歌曲,又哪里和政治有半点关系呢。

还有关于“民谣”和“民歌”:个人观点,很多年以来中国都是只有民歌没有民谣……民谣最开始的起源,应该是以民歌进行改编,早期的民谣用的都是民歌中耳熟能详的旋律…………大陆民谣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古代和近代的“民歌”范畴,故而有些人也认为那些不是“民谣”……不知道诸位对“民谣”这个词究竟如何定义。

个人认为这两个词翻译成英文毋庸置疑都是 folk song 或者 folk music,而且“歌”“谣”二字本同义,所以“民谣”和“民歌”本质上是同义词。

当时 folk music 一词传入中国时,可能翻译者觉得“民歌”太土,所以用了“谣”这个同义字来替代。

但无论是土掉渣的陕北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脍炙人口的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是逼格贼高的李志《这个世界会好吗》,在外国人看来,统统都是 folk music,顶多是 traditional folk 和 contemporary folk 的差别而已。

这两个词在汉语语境中的确有微妙的差异,这份微妙的差异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民歌”偏向对应 traditional folk,而“民谣”偏向对应 contemporary folk、indie folk。

但无论如何,认为“只有受 Woody Guthrie、Bob Dylan 影响的那一派才算民谣,其他统统都是民歌”,肯定都是不妥的。

直到现在,自阿帕拉契山脉民歌传承下来的那一派,即使是 contemporary folk,也和政治基本不搭边。

回到问题:外国的民谣歌词和中国的民谣歌词有什么比较不一样的地方?西方(当代)民谣和中国民谣,在想法、观念上,其实更多的是相同之处、暗合之处。

比如 John Denver 的 Shanghai Breezes:Though I seem a half a million miles from you, You are in my heart and living there.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re the same as you see; It's the same old sun up in the sky.和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就是啰嗦了点。

还有 Tom Paxton 的 One Time and One Time Only 里面,有这么一段:I looked for you in any place I saw, But I could not find you anywhere; Then one day I finally quit trying at all, And looked up to see you standing there.这和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表达的内容、情感和方式上,基本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还是啰嗦。

这么看的话汉语的一大特点其实是简洁凝练……?(有人问:宋词算民谣么?这个问题很好,不过古人有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所以宋词也可以说是广义上的宋代民谣吧。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听过的民谣不少,但要说外国民谣的歌词和中国民谣的歌词有什么系统上的差别,还真是很难能想得出来。

硬要说的话,我觉得:中文现在语境下的民谣,其实通常对应的英文流派似乎不是 folk,甚至不是 contemporary folk,而是 singer-songwriter,或许要加一个 pop,再加一个 acoustic。

国内民谣粉很喜欢的 Don McLean,其实国外一般不把他归入 folk,而是 acoustic singer-songwriter。

国内的当代民谣,比起 Bob Dylan,其实大多数更接近 Don McLean 的风格。

中国(当代)民谣,从马頔赵雷宋冬野,到李志尧十三周云蓬(?),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绝大多数歌曲都是低沉、哀伤的,而欢快的极少。

曾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民谣表达的情绪绝大多数都是孤独的”,答曰:“因为你只听国内民谣。

”反观欧美民谣,从40年代的 The Weavers、Josh White,到60年代民谣黄金时期的 Peter, Paul & Mary、Brothers Four、Chad Mitchell Trio、NCM、Dave Van Ronk、Bob Gibson、Tom Paxton、Paul Simon,到70年代的 John Denver、John Prine、Harry Chapin、Guy Clark、Steve Goodman,再到新世纪的 Todd Snider、Jason Isbell,这些民谣歌手/乐队的普遍特点是:低沉、哀伤绝不是民谣的主旋律。

轻快、欢乐的歌和低沉、哀伤的歌基本对半分,甚至很多歌手欢快的歌更多。

(甚至有些欧美民谣歌手会故意把歌词很悲伤的歌唱出欢快味,比如 Tom Paxton,这一点一直不是很懂,是从传统民谣 Clementine 继承下来的风格么。

?)我认为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文化差异所在。

据个人观察,在国内民谣粉里最火的欧美民谣歌手是 Damien Rice,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音乐和气质比较符合中国民谣的审美,和国内民谣粉对于民谣的那种“低沉、沧桑、忧伤”的 stereotype 比较相符。

欧美民谣里,叙事歌曲 (ballad) 可以说占了半壁江山,基本上每个歌手都有那么几首拿得出手的叙事代表作。

(强烈推荐几首:On the Road from Srebrenica、Taxi、Christmas in the Trenches、The Highwayman、Jimmy Clay、Unwed Fathers、The Last Gunfighter Ballad、She Sits on the Table、The Hole。

)而国内民谣好像95%以上都是抒情歌曲,绝少用歌词来正儿八经讲一个完整故事的。

不过万事无绝对,比如张玮玮的《织毛衣》《李伯伯》……当然还有朴树的《白桦林》,这首的水准放在欧美叙事歌曲里也绝对是一流的精品。

欧美民谣受布鲁斯和乡村音乐影响很深远,而中国民谣基本没有这两种元素。

乡村音乐与凯尔特音乐一脉相承(?),一大特点是重叙事,一定程度上给欧美民谣注入了叙事的元素。

而布鲁斯的一大特点就是歌词莫名其妙,废话很多,有时候一整首下来你也不知道他要唱啥,比如 Gary Davis 那首著名的 Candy Man,还有 Robert Johnson 的 Sweet Home Chicago。

这一特点也就催生了一些完全不知所云的民谣歌曲:Bob Dylan – Wiggle Wiggle。

国内民谣歌手如果敢出这么一首狗屁不通的奇葩,估计得被键盘侠喷死。

中国的民谣是小众的、逼格高的,是阳春白雪——至少在绝大部分国内民谣粉看来是如此。

因为粉丝品味原因,国内民谣的歌词内容普遍也是“雅”的居多。

而欧美民谣就是可下里巴人亦可阳春白雪,在欧美民谣里你可以听到埃德加·爱伦·坡的诗,也可以听到一个农民对自家种的农作物最淳朴的赞美。

麻油叶这些民谣歌手是万万不敢唱这种“又土又俗”的主题的,否则肯定要被全网嘲为“神曲”了。

国内很大一部分民谣乐迷以民谣的小众为豪,甚至会因为自己喜欢的民谣歌手传唱度太高而破口大骂,甚至粉转黑;而欧美的民谣无论如何都绝不是以小众为豪的。

被称为“当代民谣奠基人”的 Tom Paxton,在欧洲巡演时发现自己的两首代表作 The Last Thing on My Mind 和 Bottle of Wine 在爱尔兰和法国分别被当做当地“传统民歌”,传唱度很高,而那些人很多根本不知道他是谁,这在他本人看来都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

John Denver 也说过,希望在他死后很多年,他的那些歌还能够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哪怕唱歌的人根本没听过他本人的名字。

(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中国合伙人》、《异形契约》、《王牌特工2》……)这一点也更加激发了歌词上的差异,毕竟阳春白雪的东西是很难脍炙人口的。

李白最著名的诗句也不是“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而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样的道理。

先写这么多,想到再更。

私货时间:如果想了解从传统民谣过度到现代民谣这一过渡期的民谣,可以听听这张专辑:Something To Sing About!。

里面有 John Denver,Joan Baez,Tom Paxton 等许多现代民谣歌手唱传统民谣的珍贵录音。

之前马克·吐温那首歌为数不多的录音,也是出自这张专辑。

自己买黑胶转录的,之前为图方便传到网易云了,虾米没传,有空的话也会传到那边(大概……)。

现在由于一些原因听歌少了,而且也很久没认真答过题了,有客观错误和逻辑纰漏欢迎指出。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