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为什么现在读西方哲学的人更多,西方哲学真的优于传承了两千年的中国哲学文化吗?
时间:2020-04-0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大佬们的回答珠玉在前,本不应该再置喙,但是我想说说自己学日本哲学的时候的一点感慨James Hesig 的《Japanese Philosophy: A Sourcebook》对日本古往今来做哲学的学者的梳理基本上也是基于时间顺序,而并非 @Johann Faust 大佬所说的“系统主题结构”。

所以我认为日本哲学和中国哲学一样是一个应西方哲学而生的概念。

Hesig在序言中提到,他认为他整理的众多日本哲学学者大致可分四类:第一类:完全的西哲学者,这类学者可以熟练使用英德法等语言进行阅读写作,虽然身为日本人,但哲学学习背景以及所关心的问题与西方学者别无二致。

这也是最主流,日本学者中占大多数的。

我想在中国应该也是如此。

第二类:完全的日本传统“哲学”学者,这类学者主要的研究语言是日语,古汉语,一般有宗教背景,比如僧人。

这类学者用来讨论的概念,援引的文献基本都是古日语,古汉语文献(大部分为佛教,小部分儒教)。

我想中国应该也有这样的学者。

上述二者可以看做spectrum的两端,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关心,对互相的研究课题基本不感兴趣。

而剩下的学者,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意识地想让西方哲学与本土哲学交流,这些学者又可分两类:第三类:关心西方哲学的问题,将日本文献看做data mine。

也就是建构在西方哲学的问题结构上,希望用本国原有的思想提供新的思路,或者作为补充。

在日本,现在做“日本哲学”的学者大多属于这一类。

我非常不了解现在国内主流的中哲研究,但是看了 @火泽 大佬的回答,觉得很多学者应该也属于这一类。

第四类:在对西方哲学的结构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基于本国思想提出新的思想结构的学者。

或者说,除了西方哲学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供西方哲学与本土哲学探讨。

Hesig认为西田几多郎以及其他的一些京都学派学者属于这类。

我才疏学浅,虽然拜读过一些西田的著作,也知道怹对于东西方思想交流的关心,但怹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其实我现在也不能说了解。

在我看来,可能一些佛教思想对怹来说太implicit,以至于不用明确指出也未可知。

但是我想请问的是国内有第四类学者吗?牟宗三算不算?其实我也不知道。

还是需要多多学习啊。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