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哲学和科学有什么关联?
时间:2020-04-0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哲学指导科学”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理想,比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都曾把哲学视为某种“第一学科”。

哲学高高在上,为各学科奠基,各学科却不能反过来对哲学指手画脚。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科学已经迅猛发展,哲学却刚从德国唯心论的泥潭中脱身。

这时,哲学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骄傲,反而亟需给自己找点事儿干,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是,问题不再是哲学如何指导科学,而是哲学与科学如何分工。

有人认为,哲学研究最普遍抽象的东西,而科学研究较为具体的东西;有人认为,哲学进行先验反思,而科学进行经验研究;有人认为,哲学研究价值和规范性,而科学研究事实。

曾经更流行的观点是,哲学是关于概念或语言的研究——搞清楚命题什么条件下有意义、什么条件下为真,或者搞清楚一些概念的正确意思,从而不仅消除哲学困惑,也让科学家少犯点糊涂。

这时也出现了一个新学科叫“科学哲学”,专门对科学进行反思。

它研究科学和伪科学有啥区别,科学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各门科学里有哪些预设,这些预设合不合理,等等。

早些时候,这些工作也不只是哲学家在搞,很多大科学家也都愿意说两句。

这些问题有很多都与科学实践密切相关,说它们指导着实践也不为过。

也有另一撮哲学家,愿意思考一些宏大叙事的问题,什么科学技术会使人异化啦,什么搞科学其实是为了追求权力啦,这些话科学家不太往心里去。

二十世纪中叶左右,科学又进步了一大截,哲学家的压力更大了。

原本物理学就已经抢占了物质领域的话语权,现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又威胁到了哲学家的自留地——心灵。

原本被认为只能通过“内省”曲径通幽的内心世界,现在被发现与大脑的物理现象紧密相连。

于是哲学家们逐渐接受了“物理主义”,即所有事物(当然,包括心理事物)都是物理的,或者随附于物理事物。

什么是“物理的”?大概来说就是物理学承认其存在的。

哲学家一开始想告诉物理学家应该研究什么,什么是物质,万万妹想到啊,现在轮到物理学家告诉哲学家什么东西存在了。

尽管如此,后来的哲学家还是试图保住心灵领域的一个地盘,即现象性意识。

大卫·查尔莫斯认为,经验科学虽然能搞清楚意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因果关联,却无法解释意识现象为什么会产生。

毕竟现象性意识是主观的,无法被还原为客观的东西,所以就算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经验研究,但是——你怎么可能知道当个蝙蝠是啥感觉捏?你咋知道不存在身体和我们相同却莫得意识的僵尸捏?这个自留地保留得是否成功,是个争论中的问题。

在物理主义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更广阔的立场,即“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认为,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至于自然科学不研究的怪力乱神,我们就不应该假定它们存在。

有些自然主义者比较极端,觉得有些哲学领域干脆交给科学家来搞算了,比如蒯因就觉得认识论就应该是心理学的一章。

其他自然主义者觉得我们应该一起搞,科学家负责搞经验研究,哲学家负责搞概念分析,你待你的实验室,我坐我的扶手椅,大家各司其职,合作愉快。

随着自然主义思潮的席卷,我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一些人开始质疑,为什么概念分析就不能一起搞?很多概念来自于大众,而大众如何理解这些概念(至少部分地)是一个经验问题,那干嘛不把大众抓来做实验看看?乍一看很悖谬,他们的名字叫“实验哲学家”。

在之前的故事中,哲学的领地一直被科学入侵,但其实科学也有需要哲学的时候。

科学家总是用个别的经验证据支持普遍的结论,然而什么证据能够支持什么结论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如当话题涉及到认知的时候,科学家一不小心就会在其中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上犯错,因此需要哲学家的帮助。

二十世纪下半叶,“认知科学”的概念被提出,哲学是其6个子学科之一。

现在世界各地也纷纷建立认知科学中心,哲学与科学的交流更加密切了。

至此,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已经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了。

从人类思想史早期开始,我们就一直重视学科划分,以期达成更加合理的分工,维护学术研究的秩序。

另一方面,随着学术实践的深化,我们也越来越懂得合作。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观点比T. 威廉姆森的更合时宜了。

威廉姆森认为,科学和哲学之间没有实质性的界限、也不应该有界限。

科学家也进行先验推理,也思考概念,而哲学家也提出经验命题,也能从经验研究中受益。

我们处理问题时,不是要先分出个你我,而是啥方法有用就用啥方法——甭管它是科学的还是哲学的。

这样一来,和前人相比,我们就有了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态度。

二十一世纪才刚开个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期待威廉姆森的观点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也期望这种开放的态度能催生更美妙的智力成果。

================忍不住吐槽:现在最高赞答案存在诸多事实性错误和武断的结论,请各位读者明鉴(他写的太长了,我没空反驳,敬请谅解)。

此外,那位答主居然还在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范式讨论认识问题,不禁让人以为他活在几个世纪以前啊…… ╮(╯▽╰)╭================必须承认,本文的叙事是过度简化的,用词是刻意平易的,很多话经不起深究。

初衷只是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问题在当代的情况,因为网友们还在一些过时几百年的点上争来争去,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