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如何评价湖南卫视《歌手·当打之年》第二期?
时间:2020-04-0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先交代几句话:我为什么要写《歌手》的乐评呢?一首歌,往大里说,包括词曲两个部分;往小里说,谱曲、编曲、填词、演唱等等等等。

一首歌不仅仅是“歌”,不仅仅是歌手的音域、技巧,还有演唱者的自我表达,以及背后的文化。

推到《歌手》这个节目里,更是如此。

从去年开始,《歌手》节目组就开始普遍注重“表达”,于是他们取消了“只能翻唱”的限制,又找来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有成就的音乐人(注意这个词与歌手的区别),于是我们看到了几乎可以代表湾湾民谣最高成就的齐豫,看到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巨匠刘欢,看到了民歌最后的辉煌个新艺术音乐的肇兴者龚琳娜。

从2019开始,《歌手》就变了。

最开始的《我是歌手》着重于“唱功”,后来转向“改编”与“新意”,再后来变成“表达”。

去年的表达是缅怀式的,因为他们都老了。

他们都是60后、70后甚至50后,他们的意义是告诉人们,中国曾经有过那样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段辉煌的历史中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而今年,变成了年轻人的舞台。

80后、90后、00后,他们接棒前辈,要告诉我们,流行音乐不只是鲜肉,不只是爱豆,不只是抖音神曲或者排行榜前很多人没听过的芭乐。

他们,要表达。

表达自己的音乐观念,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表达自己的三观与对未来的畅想。

换句话说,他们在试图闯出一片天。

这片天的支撑不仅仅是唱功,更多的是他们作为先锋者的表达以及话语权。

所以有了灵魂乐与R&B的袁娅维,有了走自己的路的周深,有了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从迷幻摇滚走出又走入自己音乐风格的华晨宇,以及一个在90年代单枪匹马改变了日本乐坛的米西亚。

当然还有突破自己的萧敬腾、新一代民谣诗人毛不易,和开始不满足改编的徐佳莹。

《歌手》在做的,是一种新音乐的文化。

听众在享受这些人和节目组带给我们的曼妙音乐的同时,也应该尝试着去感受音乐背后的东西:歌手想说什么?他们在说什么?他成功地说了吗?他为什么要说这个?我在做的,就是把我对这些的思考,写出来。

关于唱功的讨论,乐评人很多很多, @邓柯 @雪岭洞箫声 @木一 都很专业;而我,就利用我对文化的敏感,尝试着做一下整合。

对我来说,这就够了。

《歌手》节目组真的在很努力地改变一些东西,那是与当下流行音乐圈的抗争。

以一个忠实观众之名,向以洪涛和洪啸工作室为代表的《歌手》节目组致敬,辛苦了。

袁娅维《不亏不欠》从《我爱》到《不亏不欠》,一对小年轻情侣结婚一周,婚纱还没穿熟,感觉七天之痒,于是分手了。

(划掉)又是一首典型的R&B,Tia演唱的完成度非常高,而且有些莫名其妙的冷漠,就连吸气声都仿佛在说“早分早好、别磨叽了”。

“有点忙、有点累、早点睡”,层层递进的“looking out for you”,正是年轻人的爱情观:说不出话就别说,爱不动了就别爱,说散就散,拉倒就拉倒。

想提一嘴原作的编曲,《不亏不欠》前半部分用吉他作为辅助的节奏,构建了一种轻盈的Swing,慢慢加入了提琴,最后才是鼓声,这种氛围型编曲是真的适合Tia,声音就足够吸引人,对细微的转音的控制和气息的把握,也是一流。

情绪的层垒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所以才能真的“不亏不欠”。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原版是轻轻松松的,这一次现场的发挥中加重了钢琴,很多Swing变成了Straight,于是轻松写意变成了深情,像是个被抛弃的人。

特意加入的高音和最后一段的气声,更加像是不甘心但有为了对方好的分手人了。

不知道为啥忽然想起了《好心分手》,还有张惠妹之前的一首歌,忘记名字……懵。

袁娅维在做的是西方潮流的中国化,爬升一点高度就是有中国特色的R&B音乐。

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她真的游刃有余,在她自己的领域,没人能打败她。

米希亚《骑在银龙的背上》首先,我颅内高潮了。

上一次还说老妖婆回不回来,这一次米希亚就翻唱了她的《骑在银龙的背上》。

这也是一首来自讲述医生的电视剧的主题曲,那部剧的名字叫《五岛医生诊疗所》,讲的是日本的乡村医生。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吉冈秀隆的颜值是真的给爆灯)骑在银龙背上飞去生命的沙漠骑在银龙背上去承受风雨吧就算失去了一切人还能得到别人的援助之手银龙就是日本的凤凰,是自行车的名字,“骑在银龙背上”代指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村落之间的乡间医生。

原版老妖婆的演唱(虽然是大白嗓)非常符合我们对日本的认知,那种坚韧与娇弱、乐观与坚定,是音乐版的“菊与刀”。

忽然感觉她跟李宗盛有点像,但李宗盛毕竟限于情爱和自己,而老妖婆则更加通透也更加注重对他人的观照。

(他俩的歌都不是能用唱功衡量的!)米希亚展示了一个改天换地的歌手的能力,她把老妖婆的歌变成了自己的。

涌现出的是一个能够理解歌曲内涵,又有强大唱功的歌手,一个大姐姐为你讲述那个人在那个地方发生的那些事,而且她的动情是真的放到了歌曲里。

编曲和人声融合到了一起,高音和感情合而为一,而不是单纯的炫技,很值得在场所有歌手学习。

日文的“就算失去了一切,人还能得到别人的援助之手”与中文的“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结合到一起,有一种使命感和为梦去拼的英雄感。

听她演唱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来眼科医生陶勇,他曾经也是骑在银龙背上的人啊。

一声叹息。

什么时候我们的人文关怀也能到这样的水平呢?毛不易:一荤一素看看上一期的观众投票,就知道《歌手》节目组的苦心又白费了。

心疼。

很多人听歌就是追求快感,追求高音、繁丽、复杂,他们很少去聆听歌者到底表达什么,不过也不是他们的错,人本来就不是理性的动物,对瞬间快感的追求才让我们生存到了现在。

但我就是心疼毛不易。

不是他不适合这个舞台,而是一些观众不适合这个舞台。

这首歌不需要多少解读,都在他的创作手记里写好了:在遥远的故乡,在背影深处,曾经有一双为你日夜操劳的手,有一个眼含热泪的人。

她一言一行的督促,一荤一素的关怀,她在你生活存在得理所当然,甚至让你忘记了她的脆弱,还有,她有一天也会离开你。

这是毛不易版的《游子吟》,是一首当代的献给母亲的《摇篮曲》,也是2020年的《一封家书》。

毛不易自己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他妈妈的去世。

学医的人看惯了生死,但放不下的,是妈妈觉得他“不成功”。

现在他成功了,但妈妈看不到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黑管是一种很难带情绪的乐器,在交响乐里从来都不是主乐器,呜呜咽咽的声音其实很像箫声;口哨、合唱团,层层叠叠的回忆和自己眼中孤独的背影。

简单的钢琴、简单的编曲,就是曾经天天重复的日常生活。

我喜欢米希亚,因为她懂得共情。

另外,“月儿明,风儿轻”是黑龙江省尚志县民歌改编的《摇篮曲》中的一句,后面还有“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

而《一荤一素》里跟的是“你又可曾来过我的梦里,一定是你来时太小心,知道我睡得轻”。

这是化用,句句都椎心泣血的化用。

自己品。

周深《愿得一心人》《大鱼》和《愿得一心人》是周深音乐的两面,《大鱼》是女声,《愿得一心人》是男声。

但这个男声并不彻底,包含了柔情与刚毅。

应该把卓文君的《白头吟》放到这里,因为这首歌就是《白头吟》的当代版。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我们都知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私奔爱情故事,也知道卓文君的当垆卖酒“皓腕如霜雪”,可这首诗写的是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即将变心,写下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所以才有了那句“誓言谎言一并封存,悬而未决最残忍”。

周深的编曲加了一点老唱片质感的《在水一方》,是求而不得与得而又失的结合,仿佛是一段感情从追逐、到相恋到分离。

这个改编竟然丝毫都不突兀,而且情感的把控非常细致。

(我是听到了C5吗?)佩服周深,能够在一个西方乐器营造的氛围中唱出中国味道。

虽然只有一个视角,但周深自己声音的特质足够表达出相恋双方的情感。

另外我真的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真假音转换毫不生硬的,就那么滑落下来的感觉,润而兼美。

徐佳莹《对的时间点》拉拉对JJ是真爱了。

改编的《修炼爱情》,合唱的《不为谁而作的歌》,加上这首《对的时间点》,是真的“爱他,就带他上《歌手》”。

林俊杰的原作延续了他的温暖,平平淡淡的编曲和声域,显露出来的是回顾过往的坦然:负累、缺憾何必归咎于时间,你我都出现在最好的时间,每个人都在潜意识挑选对的时间点。

他从《不为谁而作的歌》鼓励和温暖,到试图说服人们一切际遇都是最完美的安排,其实有了一点点人到中年的感觉,这也是每个人生命旅途的必经之路。

徐佳莹的改编还是四年前的风格,灵动,用情,将舒缓的旋律重新编排,加入起伏,加入《遇见》(“我遇见谁会是怎样的对白”“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积累情绪,些许吟唱,结尾高音,非常完整。

她想借此表达什么呢?生命到了现在也都是最好的选择吗?可是第一期就回到原点的她,第二期表现出来这样的满足……怪怪的的感觉。

华晨宇《斗牛》这是一首两年了都没正式发布的歌。

创作的契机应该是《花儿与少年》嘉宾们一起奔赴西班牙。

应该也是那个时候,华晨宇看到了牛和斗牛士,才跟朋友一起创作了这首歌。

这首歌里有四个视角,牛、斗牛士和观众,以及华晨宇自己。

“激怒过后立刻凶暴如仇”的是牛(更纯粹的是那声反复出现的“mer”),“绕场引逗它飞奔不休”的是斗牛士,“白色手帕全场狂挥”的是观众,而最核心的则是“将野蛮众目睽睽”,然而就是这样的野蛮却衍生出了艺术圣殿。

弗拉门戈、奔牛节、人塔、科卡,都是在野蛮之上的形成。

华晨宇目睹了这一切,于是唱出了最后一句。

歌词里提到的“贝罗尼卡动作”是以红布甩向牛的面部,以激怒引逗公牛,而贝罗尼卡则是耶稣受难时为其拂面的圣女之名。

西班牙斗牛也绝不只是男性专利,女性也曾经大放光彩(推荐电影《对她说》)。

现场唱《斗牛》的时候,华晨宇有意将声音立了起来,于是有了一种空旷的斗牛场的感觉;说唱的部分也与以往的说唱不一样。

之前都是奋力的感觉,这一次则是战鼓。

中间的女生吟唱,有教堂圣歌的感觉。

死去的灵魂都被净化,但战鼓依然响着——就是伴奏里军鼓声。

《斗牛》描述了一整个斗牛的过程,也有意无意地触及到人的两极:文明与野蛮。

尽管这是一对反义词,但它们永远都陪伴着人们。

不过最后人类的结局是什么呢?性向善,才是人类最后的骄傲和胜算。

前面所有的铺陈都是为了这一句,就像《琵琶行》里百字描述都为了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首歌的编曲和精神很华晨宇,思考的问题不是第一期里的“我不服”,而是“人类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刘柏辛《Manta》我好像看到了一个中国的Nicki Minaj出现在了舞台上。

“Manta”是蝠鲼,就是那种扁扁大大长着翅膀的魔鬼鱼,刘柏辛喜欢的是它的自由和独特。

I fly in water lil MantDevilfish MantaCall on me I don't need no romancer刘柏辛在这首歌里表达的基本就是“我自由,我独特,我可以”其中也有一丝不屑,很像美国饶舌,只不过借用了manta这一个意象加上几句可以单押的中文歌词。

Flow很棒,咬字不错,现场感染力也很OK,应该是中国一流的rapper了。

同样是学习西方,袁娅维和刘柏辛是两种不同的理路。

刘是全盘西化,将中文作为点缀和工具,她更喜欢更向往的是自雅典传承的个人英雄——这也是好莱坞给我们的精神文化内核之一,这一点在《manta》里面显示得很到位,那句“我为海洋染色”就是最好的证明;“lil”这种俚语运用和而“I don't need no manner”的黑人语法是真的很像“I don't need no money”,她对现在西方流行的黑人音乐以及黑人音乐衍生出来的相关文化几乎全盘接受——只盼着她多学学Eminem,脏话什么的可以接受,但像marijuana这类的东西是真的糟粕——对,不只是中国文化有糟粕的。

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刘柏辛,但我盼着她能找到自己的路,而不是模仿。

她的天赋足够让她成为一个天才的刘柏辛,而不是XX第二。

另:看现场观众的反应大概率她要输了……我心疼。

萧敬腾《那女孩对我说》台湾艺人集体怀旧是怎么回事啊……我上期说的“他从一个带摇滚因素的流行歌手变成摇滚歌手”的判断又下早了。

萧敬腾的声带机能还在,但是他的勇气呢……他要说啥……我听过无数个版本的《那女孩对我说》,萧敬腾这版……嗯……看其他歌手表情就好了。

尽管我一直对课本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感冒,也一直觉得以音乐为代表的文化能够在很多时候爆发出自己新鲜的能力,但是不得不说,台湾乐坛的衰落,早就开始了。

他们沉迷在芭乐里,沉迷在上世纪和本世纪初的辉煌中——那时候的确是辉煌,但要感谢一个名叫胡德夫的人。

是胡德夫一手拉扯大了台湾音乐,从美国音乐的浪潮中升起了本土音乐的岛屿。

齐豫、齐秦、李宗盛乃至于张惠妹、伍佰、徐佳莹的成就,都应该感谢他。

可是最辉煌的年代和最多产的人渐渐老去、沉迷往事不能自拔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三毛曾经是本土音乐最多缠的作词人之一,但她用丝袜结束了生命;齐豫一直在自己的回忆里,吃斋念佛,法鼓山上总有她的影子;扶植起来辛晓琪、周华健等一大批音乐人之后,面对无穷的往事,李宗盛也老了,滚石都活力不再。

这些年,让人眼前一亮的歌曲,并不多。

相较于大陆这头疯狂实验,学习电子音乐、迷幻摇滚什么的,海峡那边,就只有草东没有派对、张惠妹的阿密特等寥寥几个。

叹气。

一个巨人的倒下,徐佳莹和萧敬腾只是其中的缩影。

更可怕的是只唱芭乐、在积极创新的人群里止步不前的人能拿第二?可能是我聋了。

也可能是我的音乐品味不够吧。

想说脏话但是我忍住了。

下期再看吧。

心疼毛不易和刘柏辛。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