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当代艺术越来越多的偏向于思想性内容的研究和展现,可以认为当代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吗?
时间:2020-04-0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看到并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因为深知这是一个一句两句说不清楚的问题,所以一边慢慢理清逻辑,一边关注着其他答主的回答。

见各答主始终未触及本问题的核心,答主我斗胆将拙见整理成文,本答文章因涉及哲学问题故而某些地方难以避免的晦涩,请诸君做好阅读准备。

我将文章分为让•克莱尔与《论美术的现状》、柏拉图与理式、王东岳与《知鱼之乐》,以及回观东方这四个部分,分别来将这一宏大的问题加以论述。

首先,我要先将我的观点完整的表述:1. 一切学科的终极讨论都是围绕着哲学的,艺术也不例外。

而并非一定要讨论哲学才能被称为当代艺术,所以这个答案是开放的。

2. 当代艺术是一种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起的艺术的具体分类,实际上从印象派时代开始,艺术就越来越多的开始突破观察与思考的边界,而并非是当代艺术使然,至于当代艺术是否是今天整个艺术界的唯一解决方案仍然存疑。

3. 题主在思考的问题核心并非在于答案的是与否,因为就题主的观察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而题主想听到各位答主的回答,是对这件事的理论支持以及问题的展开。

4. 艺术理论家永远应该站在艺术创作者的身后,没有任何艺术时代是由艺术理论家开创的,艺术理论家的研究工作通常围绕对现有趋势形成原因的分析以及讨论,因此观察艺术史对思考今天以及未来的艺术问题并没有太大帮助,题主问题是站在创作者角度上问的,那么在艺术创作上,与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更加宝贵。

5. 答主在留学回国后进行了多年的高等艺术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反对单一视角的理论与判断。

不要做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清醒的西方艺术理论家,也可以清晰地意识到今天洋溢在整个西方世界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能站在西方视角思考问题。

全然相信西方学科研究对于中国文化的定义。

围绕着这些论点,答主在此将问题展开——一. 让•克莱尔与《论美术的现状》:让•克莱尔作为一位惊世骇俗的艺术理论家,在其著作《论美术的现状》一书中提出了与今天整体当代艺术界一片祥和美好的氛围完全不同的悲观观点,(本书译者河清与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晚晚关于当代艺术的认知矛盾事件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八卦)。

若要看清事物的全貌,唯有将正向的,反向的,乐观的,悲观的,统统尽收眼底才有可能。

答主在此将本书推荐给大家,作为扩展我们对于当代艺术认知的一本扩展读物。

在本书中,让•克莱尔指出,当代艺术本身是与一直具有连贯性的西方艺术发展相独立的一种艺术形态。

后者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属性,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圣像”越铸越高,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前者的原则则是不断推倒“圣像”,从发展伊始推倒后者的“圣像”,到后来自我的不断推倒与重新树立。

因此从作者的观点看来,当代艺术将永远无法达到莫奈、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高度,而当代艺术是否可以全然代表今天的艺术,依然存在诸多疑虑。

另外,让•克莱尔也反复强调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又称“进步论”)的存在,即按照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建立的学科体系思路,世间一切学科呈线性发展,后面的取代前面的。

对于无法以此归纳的事物,便不被西方接受。

例如我国的古典建筑,虽在我们看来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明清的反复与发展,然而它在西方建筑史以及当今的建筑界地位很低,因为按照西方建筑史归纳分类,我国几千年的建筑均属于倒数第二原始的木质建筑的一个边缘旁支。

再例如我们经常当笑话讲的,非洲某部族酋长的帽子,在大英博物馆中就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不能归纳便不愿去理解。

因此,我们不妨暂且放下当代艺术这一艺术的细分,我们大可只观察艺术,其实题主的问题仍然成立。

这便要说到下一个问题。

二. 柏拉图与理式:早在柏拉图的古典哲学时期,柏拉图便对古典艺术进行了深远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在后来影响了康德、黑格尔。

因此对于美学、艺术论述最多的就是这三位大哲。

题主若感兴趣,也可以读一读他们的著作。

柏拉图对于理式的解释,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来尽量简单讲。

当我们产生一个想法,比如“自由自在可真美好”,这样的情况属于精神世界的一个真理,是理念,是真实,如果我和你讲,“你看天上飞舞的蝴蝶自由自在的,多好”,这时,最初“自由自在可真美好”这个真实被具体到了物质世界的一件事情上,这样的具体情况有成千上万种,例如“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真好”,“躺在那边唱歌的女孩自由自在的,真好”等等。

一旦具体起来,就方便人们去感知,那人们就实在的感觉到了“自由自在”的美好。

柏拉图将这一层称为真实理念的影子。

而艺术是什么呢?是在纸上画出“天上飞舞的蝴蝶”。

因此古典艺术是真实理式的成千上万种可能性其中一种的影子。

也可以说是真实的影子的影子。

然后我们跳过西方文化停滞一千年的中世纪,随着艺术与文化在西方的重新复兴,在复兴之后,哲学重新发展起来,艺术也重新焕发活力。

那必然两个学科都会继续向前发展。

哲学相当于艺术的理论根本,给予艺术家指导性的方向。

从现代主义开始,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我们可以观察到,既然临摹现实世界是在描绘理式的影子的影子,那么艺术家开始不断探索抛开临摹,重现,而采取其他方式,加强作品的内容性,刺激观众的感知,引起单纯的审美之外的感应。

那么审美之外的感应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 王东岳与《知鱼之乐》:王东岳先生最著名的著作《物演通论》是探讨万物宇宙发展之规律的奇书。

而《知鱼之乐》是我这种凡夫俗子聊以解忧的快乐读物。

在本书第16节——“美”是不美好的尺度中,作者重点论述了在他的观点下,美与艺术的本质。

他认为“随着人类感知方式越来越复杂,我们不仅具有“听、嗅、味、触”等感觉,同时在理化“感应”和生物“感性”的基础上,纵向叠加上了“知性”和“理性”。

因为这一系统愈发复杂,所以“感”会失真,“应”变得困难。

——“美”由此而焕发,美的余地在于失位,即在于所有不能瞬间达到“应”的“感”都可能呈现为“美感”。

凡是切实的都是不美的,凡是不实的,亦是不美的。

”(王东岳.知鱼之乐.[M].中信出版集团.2015.整个章节非常精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原文)他同时强调,“在感知层面(即可理解为艺术创作的受众层面),人类过度烦乱的生活方式不免造成蜻蜓点水式的“应得离乱”,即不免造成如下两类后果:一是感应活动的极端紧张和焦灼;二是感应活动的相对局限和失落;由此引出事后加以“抚慰焦灼”和“补充观审”的双重需要。

”简单说就是作者认为无论从艺术创作者还是观众的角度,在今天的人类活动中,都有感应紧张、抚慰紧张以及重新审视紧张的需求,这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然条件。

通常情况下,人们看到问题而不尝试理解问题,感受与反应发生失位,当代艺术就成为了链接这二者的粘合剂。

也就是说,当代艺术提供艺术家与观众以土壤,使他们可以认真的感受、观察、思考并尝试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

四. 回观东方: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非常容易被人遗忘的我们自己的艺术。

实际上,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化便有文史哲不分家这一说法,自魏晋时期起,我国的艺术就呈现出哲学、文学、艺术追求的统一。

即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大家(这里说大家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一定也是文学家、书法家、乃至音乐家、哲学家)所追求的哲学表达是统一的,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并未像西方在诸子百家之后出现文化大中断,因此,可以说我国的艺术是最早开始表现哲学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佛、道、儒”的精神内核,尤其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深远影响,处处体现在他们的书画作品中。

试着想一想为什么今天我们很难给西方人讲解中国画的原因就明白了,了解其中奥妙的中国艺术家未必能用西方语言来深入描述,精通语言交流之道的中国年轻人又早已进入了西方文化学科体系,从一开始就关闭了以东方视角独立研究中国艺术文化的大门。

这也是看到题主的问题下面,个别答主甚至惟“欧陆哲学体系”是论的一个反思。

最后简单的为题主以及大家总结一下,世界以及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变得复杂了,因此今天的艺术一定也会变得复杂起来以满足创作者和观众的双方向的需求。

艺术家不是哲学家,如果我观察到今天整容与大众审美的关系问题想进行艺术创作与讨论,最终未必会上升到很深刻的哲学高度,这也并不能成为这个作品不够优秀的尺度与理由。

(当然广义上这也能算哲学)一切的艺术创作在今天有可能成为帮助人们发现、观察、思考以及重新审视问题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哲学家提供的是纯粹的逻辑思辨,而艺术家只是将它抛给观众,哲学家的著作放在那里,大多数人选择绕过去不看,这并不会影响哲学家的价值,但如果艺术作品的观众全无途径去理解艺术,那这件作品终究不是优秀的艺术作品。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