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山东有哪些好大学?
时间:2020-04-12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作为一个在东北长大的山东移民,同时作为一个专业教育学者,和自封的“人文学者”,东北和山东的高校在我筹划的全国高校综述系列中,肯定要率先推出——毕竟这是我相对熟悉的“就近样本”,同时也有较好的文化体认。

我曾经想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不是在吉林,而是在山东参加高考,还能不能考上北大?我的结论是:还是可能上的,但可能性很小。

我参加高考那年(1991),全国除了政治是“一纲七本”,分别各自命题,其余科目都是全国统一的试题(湖南、云南、海南是“三南改革”,其实也只是四种不同的科目组合,各考4门,各科题目是一样的),因此可比性较强。

吉林的政治是本省命题,我个人认为题目是偏简单的(当然我的史地政三科都已学到“极致的好”,这点不用谦虚,因此我的评判可能不足为据)。

就举理科为例,当年吉林理科的“重点线”(相当于后来的“一本线”)是479分,而山东是535分,差距可以说是惊人的。

当时在山东“考上大学”(其实有相当比例是中专学校)差不多是全国最难的。

时至今日,山东考生考上985、211院校的比例,也是全国倒数。

虽好于河南,但是要知道在两省人口体量接近的情况下,河南高考报名人数比山东多将近50%,也就是说,山东高出河南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以更多考生不能上高中、考大学为代价的(上中职或初中毕业即终止学业)。

2019年全国一卷各省份理科本科线比较2019年全国一卷各省份文科本科线比较山东是人力资源大省,但不是高等教育强省。

在无法抢到更多高校招生配额的情况下,只有大力发展本省高等教育,尽量扩大本省高校招生规模。

应该说,山东高等教育的基础并不好,这与近代以来中原地区的战争、动荡关系很大。

解放后山东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全国高校和学科的布局中,并没有取得优先或重点地位。

学校规模较小且基础薄弱、整体质量水平不高,而适龄人口规模庞大,导致大量优质生源进入很一般的学校就读。

自90年代初开始,山东高校的“考研大军”崛起,涌现出一批“考研专业户”高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到处“攻城略地”,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入学版图”。

这绝不是偶然的。

山东毫无疑问也是人才大省,各类能人、英才都层出不穷。

全国各界人士包括高等教育界对此都有共识。

就以清华大学为例,近年做出世界级科研成果的杰出科学家当中,山东人有很大比例,如薛其坤教授,颜宁教授,以及可称为我们诸城骄傲的王小云教授等。

我们在报考咨询中也发现,山东考生与东北考生相比,有强烈得多的“本省倾向”,就是更倾向于在本省就读。

这就产生了一个颇能令人陷入“迷思”的问题:这样雄厚的人才资源,与山东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整体面貌,是否相称?泰山 风光我认为是不相称的。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评选中,山东高校的成绩不够理想,作为“巨无霸头牌”的山东大学虽然在学科评估中表现尚可,但只有两个学科专业进入“双一流”;省属高校则是双一流学科剃光头。

去年11月我去青岛大学开会,接触了一些青大领导和教师,能看出来大家对此心意难平,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因为确实距离入选标准有较大差距(该校“最强王牌”即系统科学最多算是很接近),偌大一所学校(在校生4万6千人),自认为是山东高校985、211以下第一梯队领头羊(从在本省招生提档线来看基本上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连一个B级学科都没有,最高的就是C+。

我们统计了近两年(2017和2018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新生的生源学校。

全国第一名是河南大学,两年均超过1800人,前5名的另外4名,则都是山东省属高校,依次是青岛大学(2018年也超过1800人)、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超过1400人)。

前十名中还有山东财经大学(第7名)和山东理工大学(第9名)。

在10-20名之间,还有四所山东高校,依次是济南大学(12)、曲阜师范大学(14)、青岛科技大学(17)和烟台大学(20,两年都超过1000人)。

前20名不多不少正好有10所是山东省属高校。

曲阜 祈福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格局。

如果看山东高校的“分层”,第一层只有一所山东大学,第二层也是一所中国海洋大学,随后(二层半)可能是两个985异地校区哈工大威海和山大威海,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还可以加上北京交通大学威海(主体是与英国兰卡斯特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

下面的省属高校分层,第一层基本就是“考研专业户”前5名里山东这4所(山师山农山科青大),第二层基本就是前20名的其余6所,再加上青岛理工大学(我们只统计了全国前20名,估计20名外不远处也能看到青岛理工)。

齐鲁工业大学的作为好像有点古怪,有一天我搜索某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大学排行榜”,竟然发现齐鲁工业大学赫然排在了山东高校第四名,不禁哑然失笑——这所学校连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没有,学科评估最好成绩是一个B-(轻化工,过去该校是轻工学院)。

不过它的发展势头还可以,至少是第三层比较靠前的学校。

这里要提一下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可以说是山东地方性(即位于地级市的)本科学院的优秀代表,该校学风扎实管理规范,办学有雄心,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组织有匠心、出特色、有亮点(比如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龙舟队,科研的运河研究、极地研究、海岛研究等。

近年我接触的山东高校领导中,青岛大学的范跃进书记和聊城大学的蔡先金校长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教育家,我们山东高等教育的发展,肯定是不缺人才的)。

当然以上并未涉及行业性、单科性比较强的院校,比如医学院校,较好的有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等。

去年我给一个侄女报高考志愿(吉林理科,460分),二本第一志愿我建议冲泰山医学院,并告诉他们入学后会有惊喜(当时已确定更名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之后果然,家里人都很高兴,现在进入大二已经在准备考研了。

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成立,网上有些言论(主要来自山大),比如医科院怎么样,“亲儿子”什么的,但我认为它不一定能强于我老家的潍坊医学院。

在医学领域目前有3位山东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两位本科毕业于潍坊医学院,这是潍医(至少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体现。

不消说,山东省属高校,在当前的中国,最大的标签仍是“考研专业户”(其次是河南省属高校,也是考生基数庞大但省内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省份)。

也可以看出山东学生“勤奋靠谱”的程度,以及追求教育成就(学历)和学术成就的热情,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这些都没能有效转化为山东高校的学术生产力和文化影响力,这是为什么?作为一个背井离乡的移民,一个血统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山东人,我要发出“灵魂的拷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我这人最大的一个“业余爱好”就是时常到各种贴吧、BBS、问答社区等了解中国高校的“网络舆情”,对山东高校格外关注,不用看太多就能总结出核心“关键词”,首先就是“官僚”,这肯定山东高校最受诟病的一点;保守,故步自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推诿扯皮,对学生利益漠不关心……当然,也有很多学生、教师喜欢进行各种“辩护”(我们山东人比较喜欢进行各种较真和抬杠),认为发展的挺好,其实哪哪都还不错,没大问题。

另外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很多山大的学生和教师同仁倾向于把山大发展问题,归咎于山东省政府和济南市政府的“私心”、“乱作为”,同时认为济南的没落,甚至山东全省进步的迟缓,导致了山大的不振(其他城市的高校里也有类似声音)。

我对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提不出自己的见解。

但我感觉,与山东的经济发展一样,存在的着整个社会系统、社会生态的制约,甚至有地域性的传统文化、观念文化的问题。

为了避免过度跑题,不展开了,下面还是回到对山东高校的简单的综述,限于时间和篇幅,只能是非常简略,更无法一一盘点:首先是山东大学。

提到山大就不能不提“山川吉”,三所985中游综合性大学(吉大高考提档线已达不到中游)。

严格说当前四川大学还没有拉开与山、吉的差距,川大领先的主要是医学,其他方面三校各擅胜场。

山大的医学也还可以,吉大的有点“扯后腿”,这两校的医学,应该说合并后的发展都有些不尽人意。

但山大的工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前已进入211)合并进来后,是有较大发展的(过去勉强对标合肥工大,现在已略胜。

学科评估1个A-7个B+)。

老山大的学科,基本还都能保持相对地位(比如数学和北大一样是A+)。

山东大学 青岛校区 博物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和水产两个王牌,学科评估都是A+,几个近邻学科食品、环科、生物、药学也很强,但其他学科与这些优势学科相比,质量水平有落差,老实说“其他学科”平均还达不到普通211学校的一般水平,也就是一般偏下水平。

在985高校中,海大不是最末,超过西北农林和中央民大,与兰州大学相比有区位优势,因此略胜之(录取分数高出更多)。

中国石油大学,中规中矩符合预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石油天然气工程两个王牌(A+),化工也是一流水平,之后安全科学与工程也很强,但其余学科也是落差较大,这是这种行业性、单科性比较强的高校的普遍特征。

在报考中,我们常建议冲综合性大学(学科实力均衡不怕被调剂),这种单科性强的适合做稳保志愿(第一志愿报王牌、热门,也要服从专业调剂,这样稳或保的同时有“冲”,不浪费一分)。

两所异地校区,哈工大威海和山大威海,总体基本是一般211水平,但有985名头,保研也有一定优势(比例比本部低,但上本部研究生相对其他的同等水平院校更容易),都有依托本部的办学优势,甚至有优势学科,比如哈工大威海的车辆工程是整体搬迁到了威海,计算机、电气、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也都不错,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

哈工大深圳的成功运作,实际对哈工威也有很好的外溢(在此过程中哈工大一再强调自己是一校三校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山大威海也是山大“一校三地八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优势学科(如空间物理),工科专业的质量水平则比较一般。

北交大与英国兰卡斯特学院在威海的合作办学,英方很重视(筹建阶段还专门来过我们北大教育学院座谈,听取建议),质量水平应该也不错。

威海 烧烤省属高校前面大体介绍了基本分层情况,老本科(由于数量众多可分三到四层)以下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三层。

老本科院校中,山东师范大学可重点提一下(因我本人也在教育学科领域,对师范类院校关注和了解较多)。

山东师范大学的实力能进入非211师范大学第一梯队,它的教育学是B+,这是很不容易的,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科研实力,中文和马克思主义也都是B+,这两个学科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都是B(还有化学也是B),其他与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相关的专业,也都不弱。

这所学校也是学风优异(山东高校普遍学风扎实),学生敦品励学,是省属优秀师范院校的典型代表。

山东的省属高校,学科评估中取得B+(即全国准一流水平)的还有山东农业大学的作物学和园艺学(山东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山东农业大学也是非211农林大学第一梯队,实力较强)。

山东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评估成绩也是B+,这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两个学科领域,取得这个成绩也殊为不易。

山财是老牌财经院校,近年相对来说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有不错的实力。

青岛科技大学即原来的青岛化工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也是B+,众所周知它的王牌是橡胶,全国第一。

这所学校其实有些衰落,学科评估还有化学是B,材料是B-,其他乏善可陈。

与青岛科技不同,山东科技大学虽没有B+,但有4个B,5个B-,基本都是比较“主流”的工科专业,仍可算是全国省属高校中的“工科强校”。

最后还得提一提山东理工大学,这所学校第四次学科评估只有机械和化工得了B-,但可不能小觑,去年该校毕玉遂教授,转让一项化学发泡剂专利,卖5个亿,个人得4亿,创下了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一项记录。

到新建本科院校、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层次,“分析套路”是差不多的:1. 历史沿革很重要;2. 要注重考察“优势学科”;3. 特别在这个层次的学校,学风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中国的高等院校,到处都藏龙卧虎,就像我多年观察和比较山东、东北后,对山东农村社区的一个评价:不但村村有能人,而且村村有贤者。

现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涉及报考的朋友,没事可多上网看看搜搜,尽量从不同的方面多了解自己“目标学校”范围中的高校,一定能有收获——功不唐捐。

总体来讲,山东的高等教育,山东的高校,尽管近年来在全国的“显示度”似乎不高(近期还有山大的“负面新闻”——注意这个事情其实是值得深思的),不够活跃,缺少“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但也绝非一潭死水。

至少,我们还有蓝翔啊(它算不算高等教育另说):“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谁有资格嘲笑蓝翔?蓝翔校长对学生说过一句话,我觉得(至少从学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相当耐人寻味,甚至是发人深省的:“你们要是不好好学一门技术,不就和北大学生一样了吗”?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