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绘画与音乐有哪些共同性?
时间:2020-04-12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从创作角度来说,作为艺术的范畴,绘画与音乐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相同的:“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 《论艺术》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绘画和音乐都是我们对内心感情、体验、思考的表达,只是表达的基础要素不同罢了。

绘画主要用形、色、质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而音乐使用的要素是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音调和力度等等。

我们来点形容词来描述下这些表现手法呢?绘画色彩的深沉与明亮,音乐音色的凝重与轻快;绘画的笔触细腻与狂放,音乐节奏的舒缓与紧张;绘画构图的稳重与动感,音乐进行的稳定与自由……这些几乎都是可以一一对应的。

甚至两者使用的专业词汇很多都是相同的,比如,绘画笔触也讲“节奏”,而音乐和声也有“色彩”。

从体验角度来说,语文老师教过我们有一种修辞叫做“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钱钟书《通感》 个人体验或许会有不同,因此可能每个人在欣赏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通感”。

但是我相信在人性之中有许多情感是共通的,超越了经验、性别、年龄、人种,甚至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小时候发现这点的时候我觉得哎呀我发现了世界最大的秘密,找到了生命最终的意义——艺术才是人类共同的上帝啊!——虽然后来发现原来也有人信奉科学的也有人信奉金钱的,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多神存在的世界……这是后话了。

说到我当时是怎么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呢?那就要提到到个音乐了: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命运交响曲》 那已经是记不清几岁那年的事情了,我躺在小床上听着录音机里的磁带,命运梆梆一砸门,突然觉得眼前一闪,脑子里有一幅画面不停转动,跟着节奏一点一点的笔触就闪出来了。

我像被雷劈了一样跳起来,翻箱倒柜找到一本破烂的美术书上一幅小小的图片,在昏暗的灯光下找到它的作者和名字——凡高《星夜》。

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只是后来我读到罗曼罗兰对《命运交响曲》的一段描述:“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

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 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

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

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

英雄在号角(法国号)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

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 宇宙、洪水、碎片、伸张、扩展、原野、澎湃、树尖、紫色、复活——这关键词你拿来描述上面这幅画也一字不差啊! 同样的感觉在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的时候又出现了,这次脑子里浮现出了凡高的《向日葵》。

(通感跟个人体验还是很有关系的,那时候我脑子里估计就只有这几幅世界名画吧…) 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于是乎我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想写本书。

——哦不是,我想搞个机器(现在想应该是编个软件才对)。

机器的原理是这样的,我们把音乐放进去,机器会根据音乐的音色来匹配不同的色彩,然后根据每个音的节奏、长短,来调整笔触进行绘画,这样我就可以直接把大师们的精神直接转换成自己的作品啦!然后我也就成大师啦!我就跟贝多芬莫扎特一样永垂不朽啦! 至于为什么是拿音乐转绘画而不是绘画转音乐呢?这个问题我是考虑过的,音乐的专业门槛太高了,和声啊调式啊节奏啊太复杂了,我都搞不清楚怎么来制造机器呢?而画画这件事情应该还是很靠谱的,至少构图、形象这些东西可以忽略不计。

我计划中的作品应该是这个样子: 既然波洛克的作品都价值上亿,我的作品如果汇聚了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精华应该也不会差哪儿去吧。

当然,最后这个计划与小时候无数的计划一样在时间的洪流里四散而去杳无消息了。

但是随着接触的音乐和绘画作品慢慢增多,这种“通感”作为一种认知艺术的方法已经植根在脑子里,当音乐声响起,闭上眼睛,神经末梢会随着音乐挥洒一成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突然想到,从凡高开始到波洛克的绘画,其实都是属于表现主义的范畴,笔触外露,情感饱满,如果说与音乐的“通感”的话,这样的表达应该可以更直接更简单地切入情感体验吧。

到了现在,有各种多媒体的艺术形式,结合了绘画音乐甚至更多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应该是更多了。

(推荐一下迪士尼的幻想曲/幻想曲2000,这应该是作为一种更直观的绘画与音乐的结合方式。

) 不管是绘画也好音乐也罢,只要是真诚表达的艺术,它们之中的共性,应该就像宇宙中各种规律一样的存在,这应该就是信仰者眼中的上帝,世界的一个永恒。

愿我们早日得见真主,愿你我在这个世界得到永生,阿门。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